胆囊息肉癌变的临床征兆有哪些?
胆囊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胆囊病变之一,体积较小的胆囊息肉绝大部分属于胆固醇胆囊息肉,癌变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上都是良性病变。这也是为什么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胆囊彩超的原因之一,暂时不需要特殊处理。那么胆囊息肉癌变早期都有哪些征兆呢,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胆囊息肉体积较小时,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进食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一旦胆囊息肉的患者出现了以下症状,需要警惕胆囊息肉可能发生癌变:
1.胆囊息肉的体积在短时间内逐渐增大如有3毫米突然增大到8毫米或9毫米。此时即便胆囊息肉的体积仍然小于1cm,要高度怀疑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如果胆囊息肉体积明显超过1cm,此时,极有可能导致胆囊息肉的癌变,建议尽早行手术切除胆囊和息肉。
2.胆囊息肉的患者近期持续性右上腹的隐痛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的症状。且患者的疼痛症状不能够用药物缓解,此时通过完善胆囊的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有可能明确胆囊发生癌变。
3.患者出现皮肤巩膜的明显黄染,皮肤伴有瘙痒症状,食欲明显减退,这很有可能是胆囊息肉癌变侵犯胆管,导致胆管发生梗阻,胆汁反流入血液,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等病变的发生。
向本文作者提问

温暖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403|响应时长211分钟
擅长: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胆囊息肉,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肝脏肿瘤,胰腺恶性肿瘤,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胃癌,结肠癌,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大隐静脉曲张
¥20起
问医生
#检查#食欲缺乏#皮肤症状#呕吐#腹胀#胆囊息肉恶变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反复发作的腹胀和(或)腹部膨胀表现为腹部胀满感、压迫感、和(或)腹围增大等治愈较困难,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简介功能性腹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国内研究显示:功能性腹胀患病率约22.25%,且女性多见,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功能性腹胀是指反复发作的腹部胀满感、压迫感或者气体堵胀感,和(或)可观测到的腹围增大(腹部膨胀)。典型的症状是腹胀和(或)腹部膨胀,白天逐渐加重,晚上减轻,较少发生腹泻,偶有腹痛。本病目前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纠正内脏感觉过敏、改善情志、调节肠道菌群等方法进行治疗,西医目前特效药物,中医药治疗比较有优势。本病治愈较困难,常反复发作。如及时治疗,腹胀可逐渐加重,导致肠黏膜屏障防御功能下降,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心、肺疾患。症状表现:功能性腹胀主要表现为腹胀和(或)腹部膨胀,白天逐渐加重,晚上减轻。诊断依据:依据患者反复出现腹胀和(或)腹部膨胀,平均至少每周1日;腹胀和(或)腹部膨胀较其他症状突出的特点,结合血常规、血生化、便常规、便潜血实验、结肠镜、胃镜、影像学等检查,可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和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或餐后适综合征等,综合判断后可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是消化科常见病。国内研究显示:功能性腹胀患病率约22.25%,且女性多见,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治愈较困难,常反复发作。西医目前特效药物,中医药治疗比较有优势。如及时治疗,腹胀可逐渐加重,肠黏膜屏障防御功能下降,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心、肺疾患。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