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有何异同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马来酸氨氯地平同为降压药,很多人不清楚,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
1.药动学差异
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同属于钙离子拮抗剂,都是长效的地平类降压药,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是很好的降压药。其实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是很亲的亲戚关系。
氨氯地平存在左旋和右旋两种异构体结构,对于普通的氨氯地平来说,左旋和右旋混合在一起,叫做消旋体,而如果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手性拆分),将左旋异构体与右旋异构体分开,就可以得到左旋氨氯地平。 左旋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的左旋体。
氨氯地平半衰期长达35小时以上,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物半衰期更是可以长达50小时。左旋氨氯地平半衰期长于氨氯地平。
2.降压作用。
左旋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的手性药物拆分体, 氨氯地平含有右旋和左旋体。按道理来说,左旋氨氯地平2.5mg剂量和氨氯地平5mg剂量的降压强度类似。
而氨氯地平的右旋异构体几乎没有降压作用,而左旋异构体的降压作用是右旋异构体的1000倍,是左右混合消旋体的2倍。
所以,左旋氨氯地平2.5mg的剂量,就能达到消旋体混合的普通氨氯地平的5mg剂量的降压效果。
研究表明:两种降血压作用相当,但是左旋氨氯地平有更好的耐受性。
3.副作用
同时研究表明:脚踝水肿与右旋氨氯地平导致一氧化氮(NO)释放增加有关。左旋氨氯地平不会引起NO释放而影响体位血管加压反射,从这一点引起的脚踝水肿的几率低于氨氯地平。
4. 抗心绞痛作用
氨氯地平有很好的抗心绞痛作用,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在SESA研究中:左旋氨氯地平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绞痛症状。证明了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心绞痛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向本文作者提问

葛现伟主治医师
泰山医学院鲁西医院心血管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54498|响应时长30分钟
擅长: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19.9起
问医生
#肾病内科#心绞痛#水肿#高血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