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的心理危机如何化解?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小的心理应激性事件。无论你在工作还是居家,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在家上网课的孩子,都避不开疫情给心理带来的影响。

 
 
 
从临床情况分析,目前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分为四类情况,包括周边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或密切接触者而感到恐慌,居家隔离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疫情期间儿童的心理建设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等。
 
 
 
对照自身,如果家庭中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给予关注与调适,下面来仔细说说。
 
 
 
 
 
 
 
1
 
 
 
克服恐慌关键在于做好防护
 
 
 
自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居民小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密切接触者,相对于其他小区,抗疫的气氛更为紧张。
 
 
 
23岁的何女士所在小区确诊了一例新冠肺炎,她想起前两天下楼丢垃圾忘记戴口罩,期间碰见邻居打了个招呼,回想起来特别后怕,不停地进行家庭消毒;
 
 
 
24岁的梁先生自从知道隔壁单元有人确诊后,总感觉胸口发闷、气短,尽管去医院没有检查出异常,仍然紧张得夜不能寐;
 
 
 
33岁的田先生每天控制不住查看各种疫情信息,担心购买的食材不干净,担心口罩不起作用,担心接触快递物品会被感染等,整日惶恐不安……
 
 
 
上面这些案例都是疫情给人们心理带来影响后的典型表现。疫情期间,心理问题常表现为将疫情威胁严重化、紧张焦虑,各种躯体不适、失眠、反复关注疫情信息、过度消毒防护等,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面对疫情,很多人都会产生恐慌心理,担心自己不知何时已然“中招”。但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大家都明白,感染与否的结果并不会因为恐慌而改变。我们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学会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
 
 
 
1、信心与知识缺一不可
 
 
 
首先,我们要树立信心,相信人类一定可以战胜这次突发事件,相信医学专业人员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其次,一定要了解和学习关于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如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传播途径、个人防护措施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通过权威可靠的信息来源,了解疫情发展动态及动向,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调整应对病毒的方式。最后,不可轻信传言,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2、主动出击做好个人防护
 
 
 
想要把新冠肺炎拒之门外,关键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这也是克服恐慌心理的主要环节。对于新冠肺炎的公众防护措施,相信大家已经熟记于心了,比如,不串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新冠肺炎的传染性高,采取这些防护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盲目恐慌只会束缚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力所能及的行动上,面对病毒,这也算是一种主动出击。
 
 
 
3、负面情绪亦是一种预警
 
 
 
非常时期的情绪反应是人的生存本能。人类在面对危险时,心理应激反应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预警,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面对危机,人的心理自动释放危险信号,其目的是给大脑留下充分的应对时间。如果过分抑制或是逃避这种情绪反应,反而会增加内心的不确定感和恐慌感。此时,建议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去尝试接纳当前的负面情绪,这对于心理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4、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
 
 
 
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的生活状态打乱,但同时也给了人们重新审视自我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主动审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重新建立积极乐观稳定的工作生活状态,有助于缓解恐慌心理。同时,还可以完成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例如,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或学唱一首喜欢的歌,以暂时隔离对疫情危险的感知。总之,我们建议用积极的兴趣爱好代替消极的生活状态,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代替消极的等待。
 
 
 
5、保持一定的人际联系
 
 
 
尽管疫情期间不建议聚会串门,但不意味着自我封闭,寻求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是必要的。首先,当感到孤立无援时,应学会把情绪表达出来,获得能够获取的心理支持,使不良情绪有所释放。其次,保持一定的人际联系也是战胜逆境的好方法,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微信等方式和亲人朋友交流,这样既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风险,又可以相互鼓励,不让自己陷入自我孤立的心理状态。
 
 
 
6、尝试进行室内活动
 
 
 
适当活动会使大脑产生神经递质的功能变化,让人产生愉悦感,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增加身体和心理的防疫力。疫情防控的要求使我们无法完全达到以往的活动或运动状态,但我们可以寻找适合自己及家人的休闲娱乐减压方式,比如,室内锻炼、打扑克、看电视电影、听音乐、朗读等。
 
 
 
7、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当负面的心理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过长,严重影响到生活状态,自己经过努力也无法进行有效心理调适时,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寻求一对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向本文作者提问
吴华龙·主治医师
吴华龙主治医师可处方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临床心理科
好评99%|接诊量2768|响应时长318分钟
擅长:精神心理科常见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
¥9
问医生
#肺炎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症状为规则发热、胸闷、咳嗽较易发生渗出性胸膜炎、气胸、骨髓炎等并发症经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简介表皮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是指由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到肺部,从而引起一系列规则发热、气胸、咳嗽、胸闷等症状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如果及时治疗,一般可致菌血症合并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经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症状表现: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规则发热、气胸、咳嗽、胸闷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见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其它辅助检查:经皮肺穿刺或血培养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可确诊。表皮葡萄球肺炎有哪些类型?表皮葡萄球菌分类。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并是特别常见;好发于老年人,发病率为[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往往通过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症状明显改善,病情明显减轻。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吴华龙·主治医师程琪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