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为什么会让人痛不欲生
带状疱疹是常见病,老年人更易发病,并常会伴有剧烈的疼痛。貌似皮肤病的带状疱疹,为什么会让人痛不欲生呢?这要从它的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阴险狡诈谈起。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起源于远古的非洲,对人类情有独钟,我们人类是它的唯一宿主;它与人类相伴相随,一代又一代传播下来,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呈阳性,我们每个人一生中迟早都可能会有至少一次的发作。这个病毒的最大特点是它最喜欢侵犯我们人类的皮肤和神经,表现出两个独立的疾病:水痘和带状疱疹。
首先病毒往往是通过发带状疱疹的爷爷奶奶,经空气播散给自家的孙儿,儿童被感染后表现为周身皮肤散发的水痘。此时的病毒对人很温和,没有明显的毒性,皮肤上的水痘很容易就愈合了,可病毒却顺着神经进入我们的背根神经节,在这个温暖宜居的环境中潜伏下来。病毒为了世代的生存传播,此时的它寄人篱下,缩起爪牙,收敛毒性,忍气吞声,睡而不死,伺机复活,它在我们神经节中一住可就是几十年呀。
到了一定年龄,人体免疫力下降后,这个病毒又满血复活了,这时重新合成的病毒,它不仅复活了生命力,更复原了本性,它一改往日寻求潜伏寄居时的温和,六亲不认,一路扫荡,肆无忌惮地蚕食神经,表现出剧烈的疼痛,又破坏皮肤,形成典型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这个病名准确地反映了这个疾病的特点,它先蚕食一条神经,所以会出现局部的剧痛难忍,它又沿着神经末梢喷出,最后在皮肤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束带状的红疹、水疱。表面上看病毒仅仅侵犯一条神经,是小病小恙。其实这种疼痛是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会痛得撕心裂肺,让人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备受煎熬。带状疱疹消褪后,约有 10~15%以上的人还要遭受疼痛的折磨,长达数月至数年,说明病毒对神经的蚕食侵害更严重,也更持久。长此以往,饱受折磨的人们会有生不如死的感叹。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剧烈的疼痛,是这个病毒独有的特性决定的,它异常阴险狡诈。这个病毒在成人体内复活后,它会保护曾经寄居的神经元,为它的繁殖提供原料,它不让神经细胞凋亡,直至掏空榨干神经细胞的最后“一粒米”,狡诈吧!但新合成的病毒它不再蜗居在神经元里,它顺着神经轴突出来了,这时的它毒性非常强,它一展拳脚,张牙舞爪,兴风作浪,它对神经从内而外进行蚕食,表现为剧烈的疼痛,对皮肤黏膜进行裂解,形成疱疹破溃,阴险吧!准确地说这个病不仅仅是皮肤病,更是神经病,是病毒性神经损伤疾病。它带给我们人类最大最常见的苦果,不在于皮肤上的疱疹,而是神经的溃变,表现在急性期的剧痛难忍,坐卧不宁,痛不欲生,可恶吧!后遗症期的痛彻心扉,缠绵悱恻,让人万念俱灰,可恨吧!
尽管这个病毒与人类相伴有上百万年的历史,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个病毒的特性还远远没有认识清楚。为什么这种神经痛对多种镇痛药物不敏感?往往需要联合多种药物,长期使用,不断加量?说明目前的镇痛治疗可能还不够。现在的观点认为此病毒破坏的不仅仅是某一种神经纤维,或某一类离子通道,而是侵害了多种纤维,导致的神经溃烂变性。我们早期可能仅仅关注了皮肤,忽视了隐藏皮下的神经。
通过十余年的探索,针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我们提出了修护神经的治疗理念:带状疱疹急性期我们不仅要抑制病毒,治疗皮肤,更要尽早保护神经,减少病毒对神经的侵害;针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我们不仅要及时镇痛,更要尽早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才能真正实现“治痛”,而不仅仅是“止痛”。我们采用神经修护策略,积累了近万例的临床病例,85%以上的患者疼痛程度降到 3 分以下,不再依赖镇痛药物,治痛疗效持久。针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神经损伤,我们的体会是基于机制的治疗是根本,促进神经的修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