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性障碍
与诈病类似的是,做作性障碍患者同样有意识地伪造躯体或心理症状。一旦患者出现上述表现,两种情况都需要考虑。
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患者的动机:诈病患者受外在动机的驱使而欺骗,而做作性障碍则无。换言之,内在动机可能在做作性障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获取滋养或注意,来自家庭、朋友或医生的同情等。
DSM-IV-TR 和 DSM-5 中,针对做作性障碍的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只是 DSM-IV-TR 中的先决标准「承担病人角色」被 DSM-5 删除。之所以出现这一变化,可能恰恰反映出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内在动机的难度。事实上,医生不再需要确认内在动机(如承担病人角色)的存在与否;只要患者无显著的外在动机,且排除诈病,即可诊断做作性障碍。
施加于他人的做作性障碍
施加于他人的做作性障碍(代理做作性障碍)的表现大体类似,只是对象换成了他人。有些情况下,个体可能报告或夸大其他人的症状,以获取同情或注意。在更恶劣的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在事实层面上对另一个人造成躯体或心理的伤害。
例如,罹患代理孟乔森综合征的父亲或母亲可能暗中制造自己子女的医疗问题(如投毒导致疾病),随后反复将孩子送往儿科就诊评估,以获得专业人员的注意及个人在此议题上的滋养。显而易见的是,此类行为不仅仅是医学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高度,医生对此也应多加小心。法律也应避免这些儿童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鉴别诊断
DSM-5 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签及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类障碍被归属于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门下。这一门类除了做作性障碍之外,还包括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疾病焦虑障碍(illness anxiety disorder)和转换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功能性神经症状障碍)。最后一种情况往往难以与诈病和做作性障碍相鉴别:患者所报告的躯体症状也可能超出真实躯体疾病的已知表现,或与之不一致。
例如,躯体症状障碍与之前所说的「躯体化障碍」最为接近,该病患者可能表现出针对自身症状的高度关注,报告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困扰,或寻求明显超出一般限度的医疗干预。然而,这些患者与诈病或做作性障碍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并没有出于外在或内在动机,主观故意夸大或伪装自身症状;事实上,这些患者坚信自己的症状确切属实,确实被自己的症状所折磨,且常常缺乏针对症状之下潜在心理进程的自知力。
与之类似,当患者清楚地表现为与神经解剖不匹配的运动/感觉功能缺失或改变,且不能归咎于欺骗的内在动机,即可诊断为转换障碍。DSM-5 并没有要求医生确定患者并非故意为之。DSM-5 似乎在暗示,诊断诈病或做作性障碍的门槛更高,需要更为有力的确认性证据;而当患者存在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时,诊断转换障碍似乎更为合

文章 精神疾病患者喜欢什么音乐类型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安眠药用久了,有什么办法摆脱它?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对付失眠,有以下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精神病的误解与事实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强迫症的治疗手段: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发现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关于急性焦虑发作,你需要知道的常识和5个应对方法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首发精神病的早期干预:什么才是有效手段?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男性和女性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有何不同?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应对分离焦虑,和宝贝一起成长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文章 吃药发胖,不吃药发病:精神疾病患者的两难处境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