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大夫,你说我这是怎么了,经常呆着呆着就突然感觉头晕心慌,喘不过气来。这种感觉太恐怖了,就像要死了一样,每次都紧急打120求救。救护车拉我到医院急诊科进行各项身体检查结果都正常,那边大夫就告诉我回家观察。可是最近这半年已经发作过好几次了,每次检查结果也都正常,家人都快不相信我了,说我这是在演狼来了。我可是真的觉得要死了,我可没装,今天早晨又发作了,我还是打120去的急诊科。今天的这个大夫告诉我,你这种情况可以去大连市七院看一下,我就来了。那个大夫是怀疑我有精神病吗?我平时精神挺好的呀!你说我这是病了吗,我这是什么病呀?”32岁的小张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表情却十分痛苦,其实他的情况并不特殊。
症状在发病后约十分钟达到高峰,大部分患者体验到明显的躯体不适,而情绪症状却不突出,所以绝大多数患者首次会到综合医院就诊。
惊恐障碍多数为自发的发作,但不少患者在发病前一年内经历过应激的生活事件。一半的患者在儿童或者青少年时期有过明显的焦虑。惊恐发作是指单次的急性焦虑发作,当惊恐发作反复发生,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并达到惊恐障碍的标准时,我们就称之为惊恐障碍。
第一次经历惊恐障碍的病人通常会害怕他们是心脏病发作,或者是失去控制了。这种病人常会到综合医院在那里进行常规的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只发现偶发的窦性心动过速,医生会让病人放心回家。有些病人可能真的会感到安心,然而,可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之后,他们会再次出现这种严重的焦虑发作,伴随着一些相关的躯体症状。他们会再一次求助于“120”急诊,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医生可能会判断他的问题在于心理上。
惊恐障碍发病以后,常常伴随与发作有关的行为改变,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反复的发作或慢性持续的病程。惊恐障碍患者较其他精神疾病更多地寻求非精神专科的治疗。因为不仅病人,包括不少医生都不能识别惊恐障碍,而当成躯体疾病治疗。过多的不恰当的医学检查可能会增加病人的焦虑,同时增加就医的经济负担,对医疗资源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惊恐障碍必须排除多种躯体疾病及其它相关精神疾病方可。该病的病因复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生化以及创伤经历等方面。治疗上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都很重要,二者不能偏废。总的来说,具体治疗方案因人而异,要依据患者的不同特点,例如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创伤经历以及药物本身的代谢特点、药理作用、心理治疗的偏好等,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和心理治疗的方案。而以下几方面的表现,提示预后会比较差:第一次惊恐发作更严重;疾病持续时间较长;同时患有抑郁症;幼时曾经与父母分离;人际敏感性高;单身等。
总之,早识别早治疗会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如果你听说身边有人正遭受这样的痛苦,请一定告诉他:我相信这种突然快要死的感觉是真的,请在急诊科排除躯体疾病之后,带着检查结果去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
向本文作者提问

吴华龙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临床心理科
好评99%|接诊量2768|响应时长38分钟
擅长:精神心理科常见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
¥9起
问医生
#病因#精神心理科#常见症状#惊恐障碍[间歇发作性焦虑]#发作惊厥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表现为莫名的恐惧感、发作时间短、易反复可通过药物和心理联合治疗病程时间越短,预后越佳简介惊恐发作是惊恐障碍的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神经解剖功能紊乱等有关,表现为在正常环境下(如吃饭、看电视、扫地等),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同时伴有胸闷、心悸、出汗、气促等急性自主神经症状。发病时间在5~20分钟内,可自行缓解,但久后一般会再次发作。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Ⅲ》(CCMD-3),可在排除躯体疾病和继发于其他精神疾病的情况下考虑此病。目前可以通过药物和心理联合治疗治愈本病,病程时间越短,且伴有广场恐怖(恐怖症的一种,害怕空旷或集市的地方)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越好。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患者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感,特征是发作征兆、发病时间短、易反复发作。诊断依据:可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Ⅲ》(CCMD-3),除症状表现外,1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为主而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同时要排除躯体疾病和其它精神疾病继发的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有哪些类型?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本病分为:惊恐发作伴有广场恐怖惊恐发作伴广场恐怖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其终生患病率为2.31%~4.78%[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是否遗传?是,有遗传易感性。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