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脑卒中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的机制(一)

促成脑卒中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的机制(一)

    研究证实,脑卒中发作主要是早高峰出现在6:00~8:00左右,次要晚高峰出现在20:00左右;此外,在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人群中都检测到了这种24 小时双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卒中的双峰24小时模式与居住在同一地区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的双峰24 h模式极为相似;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主要高峰发生在早晨,第二个次要高峰发生在傍晚。

   血压具有昼夜节律的特征,对脑血管会产生慢性和急性影响。而凝血系统,尤其重要。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生的昼夜节律性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交感神经活性:交感神经活动在早晨达到高峰,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结合在一起,导致清晨血压和心率上升,与卒中发生晨高峰相重叠。

#病因#保健#神经内科#中风病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应及早治疗,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简介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容乐观,若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后遗症。重症患者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诊断依据:根据临床症状,如头痛、晕眩、面瘫、麻木、意识障碍等,结合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判断血液各项指标、凝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出血风险;影像学检查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明确诊断。脑卒中有哪些类型?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较常见,我国人民2013年脑卒中年龄标化(排除年龄结构影响因素干扰)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114.8/10万和246.8/10万人年[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轻症患者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重症患者往往容易治愈且容易遗留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是否遗传?有一定的遗传性[2]是否医保范围?是
高天理·主任医师伊志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