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大便一次算便秘?
过去,人们不太把便秘当回事儿,因为它太常见了,几乎老幼皆知的那么普遍,然而时至今日,哪怕是偶尔不"顺"都会令人烦恼,动辄吃药、看医生、做肠水疗。这与近些年来对便秘危害的科普宣传有很大关系,确实有些过度了,导致不少人甚至为了保证每天一次的大便,而经常服用泻药。
其实科学的说,每个人的生理规律都有一定的差异,排便频率也存在差异性,刻意强求统一的每天一次的大便习惯是没有必要的,为此而经常服用泻药更是得不偿失,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每周 2 次未必是便秘
近些年来,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便秘的患病率为 10%左右。而实际生活中,自认为有便秘的人数恐怕要高于这个数据。
对于便秘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罗马标准,最新的罗马Ⅲ标准于 2006 年发布,根据这个标准,每周排便次数 2~11 次均属于正常。如果单纯是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排出还算畅通,这就不属于便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由于生理变化,饮食量逐渐减少,胃肠蠕动功能也逐渐减缓,因此而导致的排便次数减少属于生理现象。如果除了大便间隔时间长外,还伴有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下坠感等,那就真的是患了便秘了。
2.每天 1 次也可能是便秘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虽然每天都排便,但却有排便费力、粪便呈团块或硬结、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有阻塞感、排便需用手法协助、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反倒是得了便秘。因此,即使每天都有排便,也不能排除便秘。
3.精神因素也可导致便秘
近几年来,由于过分强调便秘的危害性,给少数人带来了心理负担,产生精神性便秘症状。他建议,在排除肿瘤、痔疮等可导致便秘的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之后,便秘久治不愈而又找不到可疑的致病原因的情况下,应考虑精神因素的可能,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辅以中药调理,或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如何正确看待便秘
如果自觉患了便秘,首要做的事情不是自行吃药,而是找专科医生诊断,排除一些器质性的全身或者消化道的疾病,关注便秘和伴随的其他"报警"信号,比如伴有便血、腹痛、大便变形、体重减轻等,以免掩盖了真实病情,而怠误治疗时机。此外,便秘通常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患者只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就能治愈,中、重度的患者才需要对症治疗,盲目服药也许可以一时见效,却可能导致日久便秘程度加重,还有可能带来结肠黑变病等更多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