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必须知道的

HPV引发的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30-44岁女性人群中,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恶性肿瘤。
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
HPV疫苗不仅能预防宫颈癌,还能预防HPV引发的其他疾病。
怀孕、哺乳期,感冒发烧,蛋白质过敏这三种情况不宜接种疫苗;疫苗打完第一针,发现怀孕,不用终止妊娠,可以推迟接种未完成的剂次;打完疫苗后常见的反应是发热、头痛、恶心、疲劳,一般持续不会超过4-5天,无需特殊治疗。
目前上市的HPV疫苗都是预防性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高危型HPV,因此,无论你是接种哪种疫苗,仍需要定期接受筛查。
9-45岁,接受二价疫苗;20-45岁,接受四价疫苗;16-26岁,接受九价疫苗。
 
向本文作者提问
苏静·副主任医师
苏静副主任医师不可处方
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444|响应时长1033分钟
擅长:擅长各种实体瘤的诊疗,常见血液病的诊疗
¥60
问医生
#妇科#女性健康#妇产科#妇科症状#宫颈癌#宫颈内口恶性肿瘤#宫颈CIN3术后复诊#宫颈癌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表现为异常的阴道出血和排液等多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简介宫颈腺癌是宫颈癌的一种,发病率仅次于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该病的病因尚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激素水平异常、多个性伴侣、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等多重因素有关。患者在早期通常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和排液症状。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需求等多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该病的预后情况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常预后情况较差。症状表现:该病的患者在早期通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的断发展,会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表现为: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之后阴道异常出血,规则的阴道流血(除正常月经以外的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者是异常的阴道排液,表现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状、有腥臭味的液体。诊断依据:该病的早期诊断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其中组织学检查的结果可以作为确诊宫颈腺癌的依据。确诊后,还需要采用影像学方法(如CT扫描、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来确定病灶范围,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宫颈腺癌有哪些类型?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普通型宫颈腺癌黏液性腺癌胃型肠型印戒细胞样非特指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是。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常发生于40~55岁的女性。其中,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占子宫颈癌的75%~80%,宫颈腺癌占宫颈癌的20%~25%。但是,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宫颈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该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已经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差。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