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1 不能坚持规范治疗、自行减药停药

目前服药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条件情况下,可以合并心理治疗。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差是复发的首要危险因素。

 

1.1 药物不良反应

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是常见原因之一。其实,多数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轻度的、可控的。可以与负责治疗的医生讨论所体验到的药物不良反应,视严重程度选择密切观察,或换用合适药物的措施。

 

1.2 病耻感

病耻感即认为患有精神疾病低人一等的感觉,认为大部分人会看不起向精神卫生机构求助的人或患精神疾病人。有些患者因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事实而拒绝服药,或因病耻感不敢在人前服药,致不规律服药或提前减、停药。随着社会认识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相信偏见会越来越少,抑郁症会逐渐被人们接受,歧视和病耻感也就减轻了。说到底,事在人为,如果病情控制良好,不再复发,能够回归到原来的生活轨道,所有的偏见和歧视也就不攻而破了。

 

1.3 对疾病或吃药认识不全

人们常有些错误概念,如“抑郁是一种自然地反应”,“我感到抑郁是因为身体虚弱”,“我感到抑郁是因为我没有努力做好”,“药物对抑郁没有帮助”,“精神药物有依赖性”,等等。还有的患者不了解药物治疗的规则,以为“病情好转了就不用吃药了”,殊不知抑郁症有很高的复发率。。多学习和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是关键。所为久病成良医,要成为自己疾病的医生,一定要充分、正确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而不是受传说,“我以为”,“听人说”而左右。要从正确的渠道获得科学的知识。

 

1.4 经济负担

较长期维持治疗的药物费用会成为部分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可以与医生讨论,选择同类有效而相对便宜的药物;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社会救助,如享受大病医保。

 

1.5 其他

如怀孕、出国、家离医院远配药不便等。前者需要获得医生的指导,紧密观察并确定是否需要服药;后者需要设法通过其他途径,如转介等,来获得持续的医疗服务。

 

2 社会心理因素

2.1 充满应激的生活环境和支持系统

生活在充满应激的环境中,当患者尚未完全康复,或心理仍无法自我调节时,就可能导致复发。

社会支持是个人感受到源自社会的认可和援助,它对维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由于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加上患者可能对自己所患疾病存在病耻感,患者常会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因而难以获得有效的情感支持。研究显示,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得抑郁的风险低。

 

2.2 自己应对应激和情绪问题的方式存在 问题

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抑郁症患者常存在 对事物的不合理解释的思维惯性。心理治疗是帮助纠正不良认知的主要方法。

向本文作者提问
吴华龙·主治医师
吴华龙主治医师可处方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临床心理科
好评99%|接诊量2772|响应时长245分钟
擅长:精神心理科常见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
¥9
问医生
#精神心理科#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抑郁症#精神抑郁症#焦虑性抑郁症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焦虑与抑郁症状均存在,但持续时间足2周常见表现为紧张安、担忧、情绪低落、头晕等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等,部分患者可完全缓解简介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这种疾病是抑郁障碍中临床分型的其中一种,此疾病的患者可兼有焦虑和抑郁的表现,但程度均较轻,可以持续几天,但足2周,若分开考虑任何一组症状群的严重程度和(或)持续时间时均足以符合焦虑或抑郁相应的诊断,即为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此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紧张安、担忧、情绪的低落或悲伤、注意力集中、食欲的振、头晕、心率的增快等症状。本病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并结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家庭支持等,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可达到明显的缓解,但如未进行规范的治疗,患者精神症状可持续加重,甚至有自杀倾向,法正常生活,从而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症状表现: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常见表现为紧张安、担忧、情绪低落或悲伤、注意力集中、过度和合理的压力和忧虑,食欲振等,这些症状持续至少两周。诊断依据: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依据患者有焦虑与抑郁障碍的两种表现,症状持续几天,但足2周,分开考虑任何一组症状群的严重程度和(或)持续时间时均足以符合焦虑或抑郁的相应的诊断,可诊断为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有哪些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相对常见,多数焦虑患者可伴有抑郁,抑郁患者也可伴有焦虑,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分型在ICD-11(草案)抑郁障碍章节首次出现,目前暂单独的统计学数据[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可治愈,经积极药物及心理治疗后,患者症状可完全持久地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可遗留永久的焦虑和(或)抑郁障碍,需要终身维持治疗。是否遗传?是,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因此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是否医保范围?是。
吴华龙·主治医师张硕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