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良性病变,由于胆囊息肉早期临床上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一旦发现胆囊息肉,多伴有多发性息肉的病变。那么多发性胆囊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呢,患者发现多发性胆道息肉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临床研究发现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胆囊颈部息肉,单发体积较大的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体积大于1cm,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年龄超过40岁以上肥胖女性患者,体积虽然小于1cm的胆囊息肉,但是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肝功能不全的表现。胆囊息肉的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的表现,常常提示息肉有可能发生癌变,建议患者尽早地行手术治疗。
由此可见,单纯多发性胆囊息肉不一定会发生癌变。如果患者胆囊息肉多发,但其积小于1cm,也没有合并胆囊结石,这种情况下胆囊息肉癌变的几率还是非常低的。患者若没有明显的右上腹痛,进食后恶心、呕吐以及肝功能损伤等症状。建议患者可定期复查肝脏和胆囊的彩超,密切观察息肉的变化情况,暂时不需要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在复查的过程中,胆囊息肉体积在短期内明显增大,并伴有了疼痛。即便胆囊息肉仍然小于1cm,也建议患者尽早来行手术切除,以免胆囊息肉发生癌变。
向本文作者提问

温暖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403|响应时长211分钟
擅长: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胆囊息肉,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肝脏肿瘤,胰腺恶性肿瘤,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胃癌,结肠癌,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大隐静脉曲张
¥20起
问医生
#全身症状#胆囊超声检查#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恶变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多典型的临床症状,少数可出现腹痛、恶心等诊断首选超声检查,有症状者可手术切除有些胆囊息肉样病变有癌变的可能,需警惕简介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向胆囊腔内呈突出或隆起的一类病变。绝大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发现,一般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少数患者可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超声是胆囊检查首选的检查,可见病变位于胆囊腔内,随体位变动而移动,可以是单个或多个。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大,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症状的患者应予定期随访,若出现明显症状应手术治疗。预防胆囊息肉样病变应注意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症状表现:一般临床症状,大多在B超体检时发现。少数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痛、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良症状。诊断依据:诊断并是依靠临床表现,而主要依靠B超检查。典型的超声图像为胆囊壁小结节状或乳头状隆起,且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超声检查能确定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数目、位置和大小,但难以区分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超声CT及MRI增强扫描等联合运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胆囊息肉样病变有哪些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按病理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1.非肿瘤性息肉:(1)胆固醇性息肉;(2)炎性息肉;(3)胆囊腺肌症。2.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囊腺瘤等。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国内大宗流行病学报道在常规体检人群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为6.9%,有报告可高达9.5%,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约占50%~87%[1]。是否可以治愈?一般可以治愈。有手术指征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但有癌变倾向的患者预后较差。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