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梗塞的误区
一、脑梗塞是一种病
其实,脑梗塞不是一种病,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实际上脑梗塞是一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和小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6种疾病。其中前两种属于出血性脑梗塞,后4种属于缺血性脑梗塞。
二、只有中老年人才得脑梗塞
虽然90%以上的脑梗塞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也会得脑梗塞,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青年人并不罕见。
三、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脑梗塞
血压高者确实患脑梗塞者较多,但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以及其它因素存在,也会发生脑梗塞。尤其是血压偏低可导致脑血流变缓,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四、脑梗塞只能进行内科保守疗法
过去确实如此,但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了外科手术疗法,而且效果较好。缺血性脑梗塞开展颅外动脉搭桥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椎动脉减压术等;出血性脑梗塞的手术适应症是中等量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手术主要有两种:开颅清除血肿和立体定位手术清除血肿。
五、脑梗塞治好后很少复发
脑梗塞很容易再发作,而且还有多次再发者。这是因为所谓脑梗塞治好仅仅还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动脉硬化、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均未治愈,故应认真对待再发作。
向本文作者提问

于英儒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104440|响应时长31分钟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50起
问医生
#概述#预防#患病护理#脑梗塞#脑梗后遗症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可有肢体瘫痪、失语、精神活动障碍等症状可引发褥疮、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确诊后需终身服药,预防再次中风是最重要的简介多发性脑梗塞是指脑部有两个以上的脑梗塞灶。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梗塞的部位同、面积同,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多发性脑梗塞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说话语言功能障碍、精神活动障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褥疮、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一般预后较差。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肢体瘫痪、说话语言功能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指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同程度障碍的总称)等。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肢体瘫痪、失语、精神活动障碍等症状,以及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见两个以上的脑梗塞灶可确诊。多发性脑梗塞有哪些类型?根据梗死的血管同可分为(1)颈内动脉闭塞(2)大脑中动脉闭塞(3)大脑前动脉闭塞(4)大脑后动脉闭塞(5)基底动脉闭塞(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种类型。(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小时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小时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小时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小时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此类型脑卒中,脑CT扫描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梗死灶机会多,提示脑组织已经有了可逆的病损。(5)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是指缺血性局灶性神经动能障碍在24~72小时才恢复,最迟在4周之内完全恢复者,留后遗症,脑CT扫描有相应部位的梗死病灶。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常见。具体流行病学数据。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完全治愈,多数患者会遗留后遗症,但尽早就医,通过药物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塞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