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建议

一、工作半小时左右要做适当休息,可以在办公室做简单的运动,喝点水或者远眺,这些都能帮助你缓解因颈椎压迫出现的脑供血不足。

  二、注意控制体重。如改变饮食习惯,以吃七八成饱为宜,可以降低一天的周期性心脑血管缺血程度。
  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如睡前喝一杯水,这样可以防止血粘稠;尽量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让脑细胞有足够的时间去休息;适当锻炼,如快走等可以促进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培养平和的心态。遇事不能大喜大悲,防止出现失眠甚至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向本文作者提问
于英儒·主治医师
于英儒主治医师可处方
寿光市马店医院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115337|响应时长31分钟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50
问医生
#预防#患病护理#常见症状#脑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多由颈椎病、颈动脉或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易疲乏、记忆力下降等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数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简介脑供血足并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同时存在,主要是由于这些疾病在进展过程中,引起脑部血液供应与脑部血液需求之间平衡,引起头痛、头晕、易疲乏、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等脑功能受损症状。本病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若治疗及时,可能发展出全身性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症状表现脑供血足的典型症状为头痛、头晕、易疲乏、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等。诊断依据医生除了采集病史(如询问患者症状、既往史等)之外,还需通过体格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脑CT及核磁成像(MRI)、精神及神经检查、血生化检查、测量血压水平等检查手段来诊断脑供血足。疾病类型根据起病的缓急程度,可分为以下两大类:急性脑供血足:突然起病,毫征兆;慢性脑供血足:脑部呈现慢性持续低灌缺氧状态,非局灶性脑缺血[1]。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尤其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体,80%的80岁以上老年人和约2/3的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慢性脑供血足[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治疗的关键是积极寻找病因,而后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方式,可显著改善脑供血足症状。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于英儒·主治医师侯世芳主任医师北京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