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血脉通畅,百病不生。中医把血脉比作人体的“江河”,随着生命的存续,于人体里川流不息。血运行在脉管里面,内在脏腑之间,外达到肌肤经络四肢,给我们的生命和五脏六腑器官提供营养,发挥滋润营养作用。
五脏跟血液的形成、运输、储藏都有密切的联系,脾胃消化吸收,是气血生化之源,心肺能够推动血液的形成和分布,肝能藏血,又能疏泄气机促进气血的运行,肾精能够生骨髓,骨髓化血,都是血液的补充。
1、患者问:贫血和血虚一样吗?
郑医生答:贫血是西医的讲法,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生,最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一般补充铁剂治疗,中医对应的是血虚;一般贫血的多有血虚,但多数女性血虚的状态,西医检查不一定有贫血。
2、患者问:血虚常见有哪些表现?血虚形成的原因?
郑医生答:血液能够营养滋润五脏六腑器官皮肤经络,所以如果血液的形成不足或者损耗过度,血液的营养滋润作用不够,就容易引起各种血虚的症状,包括面色无华、毛发粗糙干枯、皮肤干燥、头昏眼花、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或者提早闭经等症状。
血虚多由于失血过多,女性月经过多,营养不良,体质虚弱,久病耗损等因素导致。
3、患者问:阴虚和血虚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联?
郑医生答:阴虚和血虚在临床上各有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比如体内阴液不足,也容易出现消瘦,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口干舌燥等症状,而阴虚火旺又容易兼有心烦失眠、咽喉疼痛、大便燥结、牙龈肿痛等问题。
而血虚的症状多表现为一些虚劳的情况,尤其是容易兼有气血亏虚,表现头晕目眩、体倦乏力、心悸失眠、面目口唇苍白、月经量少等。
阴虚血虚,这两者常同时存在,很多药物都有治疗阴血亏虚的双重作用,比如生地、熟地、阿胶、白芍、黄精、何首乌等,同时出现阴虚和血虚两种状态的,可以选择以上的一些药物治疗,另外也要注意调节睡眠情绪饮食等多种状态,从根本上调理。
4、患者问:中医有什么方法补血?
郑医生答:中医补血有多种方法,比如健脾生血、益气补血、精血同补、补肾生血、祛瘀生血等,这就需要结合身体的症状辨别,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健脾补气生血
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物质,然后化生成人体需要的气血,是血液的生成的根源;所以健脾助运,调养脾胃健康,是补血的重要方法,加上很多补血药,都会比较滋腻,有碍脾胃的吸收,所以再补养气血的同时,适当的加入调养脾胃的药物,使得健脾健运,补不滞脾,一举两得。
补脾气,健脾胃,能够促进血液的生成,常用的补气药比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茯苓等,配合补血养血药物,比如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在使用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健脾丸等方药的同时,也能取得不错的补血效果。
补肾填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髓生血,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因此临床上,使用补血药的同时,多加入补肾填精的药物,往往能够增强疗效,这类的药物比如鹿茸、首乌、熟地、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紫河车等,这类的代表方药比如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等。
5、患者问:常见气血两虚,中医如何治疗调理?
郑医生答:中医补气,最经典的配方是四君子汤,补血最经典的配方是四物汤;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共同起补气作用;四物汤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起补血活血的作用。
四君子汤加四物汤,称为八珍汤,共同起补气养血的功效,中成药有八珍丸;八珍丸补养气血,能改善面色苍白、萎黄的现象,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增强抵抗力,改善女性月经量少、色暗淡等症状。很多补气血的中成药,如十全大补丸、气血双补丸、益气养血口服液等,均由八珍汤变化而来,药味稍有不同,但都主要起补益气血的功效。
因此,八珍丸是最经典的补气血方子,不方便熬药可选择八珍丸,或者八珍汤配方加鸡肉制作药膳,属于气血虚的人很合适。

文章 糖尿病怎么补脾虚气血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糖尿病气血不好怎么调理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糖尿病怎么补气养血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糖尿病亏气血吃什么


医者荣耀
文章 糖尿病吃什么补血补气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糖尿病手为什么冰凉


运动与健康
文章 糖尿病为什么白天犯困


健康驿站
文章 糖尿病为什么诱发斑秃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强迫症不治疗会自愈吗?


AI医疗先锋
文章 糖尿病如何调理气血二虚


生命之光传递者
患者体弱,气血不足,想咨询十全大补丸的服用方法。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7
患者睡眠质量差,经常做梦,经期量少且提前,手脚冰凉,脸色不好。想尝试阿胶黄芪口服液来改善这些症状。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4
患者52岁,有高血压,检查做了动态心电图,有点早博,医生说不用开药,目前就吃高血压药。最近觉得脚偶尔乏力,晚上觉得心跳的快。想咨询十全大补丸的服用方法以及是否适合补气血。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1
用药建议:十全大补丸属于药品,主要用于温补气血。但鉴于患者存在高血压和早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患者应继续服用高血压药,并定期复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改善气血状况。

郑志忠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董齐齐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邯郸市中医院

李颖飞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