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门诊中遇到不少患者,他们经常在活动后大量出汗,尤其是夜间盗汗,而且身体总是感觉疲惫不堪。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虚汗”。
针对虚汗的治疗,中医有多种方案,其中常用的有牡蛎散、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附子汤以及四逆汤等。
牡蛎散主要由炙黄芪、麻黄根和牡蛎组成,再加入小麦同煎。黄芪味甘温,能补虚损、益气固表;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麻黄根甘平,能止汗;小麦甘凉,能养心气、退虚热。这四味药材合用,能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从而止住虚汗。
虚汗主要是由气虚引起的,表现为卫气不固、津液妄出。牡蛎散适用于气虚初期,此时可加入益卫之品如黄芪,收敛固汗之品如牡蛎、麻黄根、糯稻根、浮小麦等。若气虚加重,可加入健脾益气之品如四君子汤,以补脾胃之气,夯实后天之本。
然而,若气虚日久,不注重调养,可能导致津液耗伤、阳气外泄,从而转为阳虚。此时,患者除了出汗、疲劳外,还可能出现寒象。这时,可以使用桂枝汤类方,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这些方剂能温阳固表、调和营卫,缓解阳虚症状。
若阳虚加重,出现汗漏不止、恶寒怕冷、小便少而涩、手足拘急等症状,需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附子,以温煦阳气、振复卫阳,止住汗漏、缓解恶寒。
若虚汗严重,四肢厥逆、脉沉而微,需使用四逆汤,以温阳救逆、回阳固脱。
总之,治疗虚汗的关键在于把握从气虚到阳虚的变化,准确判断病情,并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需要医生不断积累经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