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宫颈糜烂、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些情况,广告上总有“宫颈糜烂”、“盆腔积液”等几个醒目的大字,声称不治疗会导致不孕、流产等严重的后果。那么真的如此吗?
1.宫颈糜烂真的不是病吗?
“宫颈糜烂”这个词语是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一种错误的表述。2008 年的第七版《妇产科学》教材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所取代。
“ 那为什么会有“糜烂”这种说法呢?
因为正常生理情况下,宫颈部位有 2 种不同的细胞,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妇科检查时靠外侧的鳞状上皮覆盖的地方表现“光滑”,但靠颈管内侧的柱状上皮覆盖的地方看上去像是充血,过去就把充血的柱状上皮覆盖的区域称为“糜烂”。
所以并不是真的糜烂,只是这里是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向外侧延伸出来,很多年轻的女性朋友都会生理性地宫颈柱状上皮外移。
妇科检查时医生肉眼是无法判别柱状上皮异常的,如炎症充血、宫颈癌前病变甚至早期宫颈癌在肉眼下都是无法辨别的,看上去都是红色的,类似”糜烂“的表现。 虽然是一个淘汰的概念,妇科检查时,有的医生仍会沿用这一说法,这个糜烂只是一种形态学上的描述,并不能代表是否有病变。所以常规妇科检查都要进行宫颈癌筛查。
如果在正规妇科检查中宫颈癌筛查或者 HPV 检测有异常,必须要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以防延误病情诊治。
2.盆腔积液=盆腔炎?
女性做妇科超声时常常会见到“盆腔积液”这个描述,很多患者为此惊恐不安,盆腔积液是不是患了盆腔炎呢?其实不然。
从解剖结构上看,后穹窿是盆腹腔的最低点,盆腔内有积液时最容易积聚于此,超声容易发现。
盆腔积液并不等于盆腔炎,积液可分为两种:生理性和病理性。
一般来说,生理性积液多见于两个时期:
1、排卵期:卵巢破口的少量血液和卵泡液排出,有少量液体积聚于后穹窿。
2、月经结束时,部分女性的经血会出现逆流现象,宫腔内月经量较多时,会沿输卵管逆流入盆腔,约 95%的女性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两种盆腔积液往往无症状,或有轻微腹胀、坠痛感,不必慌张。不需治疗可自然吸收。
病理性积液常见以下几种:
1、盆腔炎症:急性盆腔炎为最常见的病因,多伴有腹痛、发热、腰酸等症状。其常见诱因包括:人流、放环、取环术后盆腔感染、经期性生活、产后免疫力低下等。
2、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病灶导致腹膜炎性反应,渗出液体。常表现为痛经、性交痛、妇科检查时骶韧带触痛或结节。
3、盆腔肿瘤:卵巢或输卵管肿瘤可导致盆腔积液,常常没有症状,有时伴有乏力、消瘦、腹胀等。要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4、促排卵期间卵巢过度刺激也会造成盆腔积液。
临床上所见大部分盆腔积液的女性为生理性积液,故看到盆腔积液不必恐惧,可向医生询问了解,避免过度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