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邓豪

我从没打过网球,为什么会得「网球肘」?该怎么办?

我从没打过网球,为什么会得「网球肘」?该怎么办?

很多因为胳膊肘疼来门诊看病,最后被我告知患有“网球肘”的患者中,不少人都会不可思议的直接问我:“邓大夫,我这压根儿就没打过什么网球,怎么会得网球肘呢?会不会不是搞错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得不解释说,这个“网球肘”只是这个病的其中一个名字,但并不是说只有打网球的人才会得,只要上肢用力干活多的人都很容易得网球肘。
 

是的,网球肘并不是跟我们没关系只有网球运动员才会得的“运动伤”,相反,天天干活,尤其是干家务活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得。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网球肘”这个病。

1、什么是“网球肘”

 

实际上,“网球肘”的医学官方名字叫“肱骨外上髁炎”。这个名字太晦涩拗口了,所以网球肘更好记些。

 

“肱骨”就是我们的大臂骨,而“肱骨外上髁”其实就是我们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对着前方时,胳膊肘最外侧突出的那个地方

这个“肱骨外上髁”很特殊,之所以总是这里老出问题而不是其他地方出问题,是因为肱骨外上髁这地方,是为腕伸肌群的骨性起点。换句老百姓能听懂的人话就是,所以能让我们手腕子翘起来的肌肉的肌腱,都是从这个点发出的。

 

这意味着啥呢?这意味着,我们的手腕只要用力使劲的干活或运动,肌肉就会牵拉这个地方。如果反复的牵拉很久,或者牵拉的力量太大,这个地方就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那些每天都要重复、长时间(超过2小时)使用手腕来干活或运动的人,就成了“网球肘”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岁数再大点的人。这也是为什么那么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球也不做体育运动,但是每天都要颠勺炒菜、洗衣服抱孩子的中老年人,也会很容易得网球肘。

 

而这个病本质上,其实并不是急性的损伤,而是那些上翘手腕的肌肉肌腱在这里因为反复牵拉而发生了慢性的劳损和炎症反应。

首先,在疾病的早期,所有能引起疼痛的动作都要避免去做。这也是可以有效的避免病情的加重。比如,那些因为长期颠勺抱孩子干家务的中老年人,在患病后,就要严格的避免再做这个活动。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什么动作让患者感觉疼了,就证明这个动作会牵拉到变性发炎的肌腱韧带,就一定要避免再做了。当然,这个避免是暂时的,为了让疾病尽快康复,等好了后还是可以干的,所以要忍一忍。为了更好地达到休息和避免加重的效果,对于一些疼痛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采用支具夹板等外部辅助设施来固定下胳膊。市面上有众多号称可以活血化瘀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神药”,但实际上大多数可能都没啥太大作用。这里相对比较明显安全有效地,就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口服的也有外用的。关注我之前文章的朋友一定对这类药不会陌生,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说是骨科最常用的一种药物,咱们平时熟悉的很多药都是这类的。比如,对于网球肘患者来说,可以考虑外用扶他林,以及口服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美洛昔康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详细查看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相关信息 体外冲击波、等离子体手术等等都是最新兴,且被证实安全有一定效果的方法,对于前面各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没有特别好办法的朋友,可以考虑选择进一步的治疗。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低头一族,小心这个疾病!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低头”一族。手机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不管是在上班、吃饭、开会、甚至是上厕所都是手机不离手,低着头玩手机是一个随处可见的现象。孰不知你可能正被现代社会中多发的以及越来越年轻化的颈椎病所盯上。 颈椎病一般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以及混合型。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治疗及预防等做相关介绍。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为颈椎间盘以及椎间关节的退行性变累及到了我们的神经根。简单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一个倒退的状态,我们的颈椎由7块骨头构成,我们称之为颈椎椎体,每两块骨头之间都有一个类似垫片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椎间盘,各个骨头后面有互相连接的地方我们叫做椎间关节。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压迫到了后方的神经根,所以出现了我们所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40—60岁人群,以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车辆驾驶人员、长期颈部姿势不良人群多发。 中医古籍中多将该病 归属于“痹”、“项强”、“颈项痛”等范畴。 《证治准绳》曰:“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皆由肾气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 《黄帝内经·素问》曰:“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外科证治全书》曰:“颈项强急,转移不便,乃膀胱经感风寒湿气所致,或闪促亦令项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 《张氏医通》曰 “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夹脊而上,至头肩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综上可知 中医认为此病多因外感风寒湿等邪气,内有肝虚瘀阻,亦或外伤劳损、颈部姿势不当造成该病。“低头”是现代社会造成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及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该病早期常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和发僵常,还可伴有肩部、肩胛内侧缘或胸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咳嗽、喷嚏及深度呼吸时可使疼痛加重。特征性的表现为有单侧或者双侧的沿神经根支配区域的上肢的放射痛和(或)麻木。有的还可出现颈部活动时的弹响感,自感上肢沉重、无力,有时候持物坠落。 该病一般可通过询问病史及相关体格检查,辅以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 该病的治疗一般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两大类。 非手术治疗一般适合诊断明确,症状较轻或者出现的时间较短者。一是减少颈部的活动,症状较轻或站立活动时应佩带颈托制动;症状较重或卧位休息时推荐平卧硬板床制动并使用荞麦枕头,治疗期间应尽可能卧床,并减少坐位时间及屈颈动作,时限为1~3周。也可选择枕颌带牵引、针灸治疗、红外线频谱照射等物理治疗改善症状。对于急性期疼痛的患者,即一般时间不超过2周的患者可选择镇痛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物、脱水类药物等缓解症状。 中医在该病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论治,予以相关中药方剂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等。配合中医独特的针灸(选取风池、完骨、天柱、肩井、颈部夹脊穴等)、手法推拿、膏药热敷等,在治疗该病上收效甚佳。 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影响工作、生活且近期加重者及影响学检查显示 病变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者,或病变节段明显椎间不稳定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生活中避免或纠正不良姿势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适度的体育锻炼及功能训练,如中医特有的健身养身操“八段锦”等对预防该病也具有积极作用。

邓豪

住院医师

嘉善县中医医院

162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肩关节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中老年人感到自己的肩关节疼痛难忍,活动不利。往往第一时间就会给自己做出一个“肩周炎”的诊断。然后通过询问家人或是自己查阅一些治疗肩周炎的资料,做一些“爬墙上举”、大幅度活动肩关节等。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就医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肩周炎”,而是自己从没听过的“肩袖损伤”。 有相关研究发现,肩关节的疾病当中肩袖损伤占据60%。 肩袖指的是覆盖在人体肩关节前、上、后方的一些肌腱组织的总称,这些东西像袖子一样把肩关节包裹起来,所以形象的称之为“肩袖”。它主要的作用就是上举我们的上肢以及上肢的向前和向后旋转功能。 我们所说的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也就是说不管是你自己活动肩关节还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都会觉得自己的肩关节活动不开。而后者主动活动受限,在其他人帮助下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 肩袖损伤一般可分为部分撕裂与完全撕裂。 肩袖损伤的病因多表现为以下几点:1、由于个体发育的差异,每个人的肩峰是不一样的,有平坦型、弯曲型、钩型。相比于第一种类型,第二和第三种在肩关节活动的时候,肱骨大结节容易撞击肩峰以及旁边的韧带等。造成肩袖的损伤。2、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组织出现退行性变,这是为什么肩袖损伤好发于中老年的一大原因。3、过度使用,某些职业需要肩关节长期的活动,如教师。运动员、油漆工以及经常做家务的家庭妇女等。4、急性的外伤导致肩袖的损伤,如肱骨大结节的撕脱骨折等。 肩袖损伤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一般呈间歇性发作,夜间比白天加重,不能卧向患侧。疼痛区域常为肩关节周围。肩关节的活动障碍也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者可出现组成肩袖的肌肉的萎缩,肩关节活动时可以听到磨沙音。 肩袖损伤的诊断可通过询问病史及相关体格检查以及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治疗上一般可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常见的方法有:休息制动、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外用药物、封闭、牵引等。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有特殊优势,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予以相关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等相关药物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小针刀等,对该病疗效甚佳。 对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持续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多数学者认为对病程较短(3个月内)撕裂较小,以及患者年龄较大对肩部功能要求不高者适宜非手术治疗。手术疗法的目的在于阻断病理过程、解除疼痛、恢复肩关节的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医疗理念的进步,肩关节镜是治疗肩袖损伤最优的手术疗法,但其不适用于大型撕裂。

邓豪

住院医师

嘉善县中医医院

16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面白”>“面红”?观面色,判酒量,你对了吗?

李先生因为工作需要,常常需要在酒桌上大展身手,而且因为饮酒之后面不改色,被同事称为“酒神”。前几天却因为饮酒过度,导致急性酒精中毒,最后被同事送到附近医院,经过一番治疗才“缓”了过来。 挺能喝的李先生怎么就酒精中毒了? 我们需要知道酒精也就是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酒精进入人体后,有90%-95%经过肝脏代谢,其余的在肾脏、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代谢,仅有少量以原形排出体外。在肝脏中代谢的酒精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换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转换为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喝酒脸红的人一般是乙醛堆积过多,而乙醛堆积有两个原因, 一是乙醇可快速转化成乙醛;二是乙醛不能及时转化成乙酸。这两种状况的出现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除了自身饮酒速度过快,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乙醛脱氢酶较少,不能及时转换为乙酸,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 那么喝酒脸白的人呢,他们貌似很能喝,但是到某一个点突然就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缺少,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如果酒精堆积过多,就容易发生急性酒精中毒。 如果两种酶都含量很高呢?这样的人一般酒量都比较大,而且喝酒后的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 人在社会如在江湖,有时候身不由己,喝酒总是难免的。如何减少饮酒的损害才是重点。 1.空腹时不要饮酒 空腹饮酒容易造成酒精浓度过高,加大了酒精对人体的危害。酒精及其它吸收的营养物质都要经过肝脏进行处理,空腹饮酒后干扰肝脏的能量代谢等功能,导致肝功能紊乱。并且容易引起胃病。 2.不要长期大量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肝细胞对脂肪酸分解功能下降,形成脂肪肝。而且可能会对大脑神经结构造成损伤,出现大脑萎缩、智力减退等。甚至引起肝细胞的DNA裂解,导致肝癌变。 3.不要大口猛喝 喝酒不要太猛太急,要慢慢的喝,可以停下来吃点菜、聊聊天。饮酒后可以多喝水,加速酒精的代谢。若是自己感觉喝醉了,不要轻信各种商店的“解酒药”,可以尝试用葛花泡茶之后饮用,若仍觉不适,建议到医院就诊。 4.吃药期间不要饮酒 如果服用双硫仑药物、头孢类药物、硝咪唑类药物、或其他抗菌药物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素等期间严禁饮酒,停药至少2周才可饮酒。如果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饮酒,并且出现面红、眼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止饮酒,并第一时间赶往就近医院就医。

邓豪

住院医师

嘉善县中医医院

15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