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治疗

目前治疗瘢痕的一线用药是硅酮类的各种剂型,有贴膜、有凝胶、还有喷雾。此外,还有类肝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主要增加瘢痕水化,以软化瘢痕、促进消退。但,这些虽然号称一线但能力仍与人们的期望有差距。

 
当瘢痕持续增生的时候,还可以瘢痕注射药物,能够促进瘢痕平复,其中以长效激素为多见。至于经常有人问的**芦荟胶,我只能呵呵了。
 
 
 
 
1.物理治疗
 
最经济有效的当属压迫疗法,利用特制的弹力套(衣)压迫瘢痕,使其相对缺血缺氧,从而抑制增生促进消退。开始遭受压迫的时候感觉是不爽的,适应了就好了。如果因为一个刀口瘢痕戴个弹力头套是不是有点夸张?
 
由于瘢痕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张力,因此近年来减张缝合器得到应用。也有人将逆天神药肉毒毒素注射于伤口两侧,以缓解张力,减轻瘢痕。
 
 
 
 
2.激光治疗瘢痕
 
激光用于瘢痕的治疗虽然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但一直扮演路人乙的角色,九十年代末脉冲染料激光开始应用于早期瘢痕的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瘢痕颜色,促进瘢痕成熟。
 
而激光真正登上瘢痕治疗历史舞台是点阵激光出现后。点阵技术不但是激光技术里程碑式的突破,也是瘢痕治疗的近年重要进展。激光治疗将积极治疗瘢痕的时机提前(研究发现拆线后1个月内启动治疗效果更好,早甚至在拆线当天就可以进行激光治疗),不再局限于伤后半年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疗效。点阵作用模式将损伤化整为零,恢复快,大大降低了传统治疗方式的瘢痕、色沉或色脱的风险。
 
最主要的是点阵激光够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胶原的合成和降解,改善代谢,这样就能改善瘢痕的质地和平整度。说的这么复杂,其实就是利用一个可控的损伤(亚损伤)进行皮肤重建,从而达到修复瘢痕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有点阵CO2激光,点阵铒玻璃激光器,点阵Er:YAG激光等,此外Plasma等离子其实也属于点阵技术,治疗瘢痕也有很好的效果。
 
 
 
 
3.手术治疗
 
瘢痕的问题,如果有手术指征还是尽量手术的!比如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导致眼睑外翻。且不可涂涂抹抹的影响修复时机,引起继发问题。手术的方法也很多,单纯切除整形,皮瓣、植皮、皮肤扩张术……需要根据瘢痕的情况、患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4.放射治疗
 
一提放射治疗,大家都害怕,或者想到肿瘤放疗,其实针对瘢痕的放射治疗,属于浅放射。近几年随着瘢痕治疗的成熟,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多种技术联合放射治疗,是治疗瘢痕疙瘩最有效
向本文作者提问
何诚·住院医师
何诚住院医师自营医生三甲不可处方
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7495|响应时长28分钟
擅长:熟悉掌握乳腺肿瘤整形科相关疾病:乳腺良恶性肿瘤,乳房整形。整形外科包括:一、整形修复科,主要包括先天和后天畸形,创面、疤痕修复,和体表肿瘤等。比如唇腭裂 、唇腭裂畸形修复、斜颈修复、疤痕整复,小耳再造,还有扩张器应用,都是属于整形外科的。二、美容外科,有眼部整形、眉部整形、鼻部整形、激光美容和微整形等。
¥19
问医生
#预防#检查#病因#诊断#一般治疗#皮肤科#结核性皮肤瘢痕#瘢痕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瘢痕体质受伤后一定会出现瘢痕疙瘩家族中多人患病,具有遗传倾向目前需要联合多种方法治疗简介瘢痕体质,表现为同一人在同部位,同时期发生的瘢痕均是瘢痕疙瘩,具有家族性多发倾向,主要与体质有关。瘢痕体质患者受伤后一定会发生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患者一定是瘢痕体质,而是与受伤或治疗时机体的全身和局部内环境情况密切相关,能当患者一有瘢痕疙瘩就定义患者为瘢痕体质。瘢痕疙瘩会超过原有的伤口或切口。外伤或感染是诱发因素,一旦形成,会自行消退。目前治疗需要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如手术切除配合放疗、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激光治疗等,避免单纯手术切除。治疗后瘢痕疙瘩部位可变平,但易复发,目前尚有效的预防办法。症状表现明显自觉症状,受到刺激后可有同程度的瘙痒、灼痛或刺痛,甚至对衣服摩擦引起适。诊断依据家族中有多个患者,具有遗传倾向。每个患者身体的同部位、同时期受到同原因的损伤均可出现瘢痕瘤样增生,哪怕是经意的轻微损伤。瘢痕体质引起的瘢痕疙瘩隆起于皮肤表面,坚硬,表面光滑发亮,界限欠规则,1年内退缩征象;病变超过原始损伤边缘,向周围正常组织发生浸润,呈蟹足状生长。具有持续性生长、发红、疼痒等临床症状,自愈倾向,能自行消退。单纯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且复发范围可超过原瘢痕范围。病理学检查证实瘢痕疙瘩组织内有胶原及基质成分的大量沉积,成纤维细胞很多,并有分裂相。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但论哪种治疗方法都有复发的可能性。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何诚·住院医师孙秋宁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