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也许可以为“焦虑”做些什么

黄兰·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内科系统疾病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能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
黄兰
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内科系统疾病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能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
 

当互联网让信息传输变得空前便捷和快速以后,人的焦虑也像信息流一样迅速积累和增长。我们也能够看到“成年人的崩溃瞬间”此类话题时不时出现在各大信息板块里。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摆脱压力和焦虑,小时候是学习,长大了是工作,人到中年活成了房奴孩奴车奴,老了还有养老的担忧。

心理学家大卫•巴洛(DavidBarlow)在《焦虑与焦虑失调》中提到:"焦虑的功能是对潜在的危险情况发出警告,并激发内在的心理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焦虑有助于规避风险。 因此一个感受不到焦虑的人,可能也是感受不到危险的人,我们常常调侃这种不作为的人为“咸鱼”。

然而,任何情绪都是有一个阈值,高出临界点的不良情绪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泛滥成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正念"这个话题。百度百科上对正念的解释是这样的: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后来,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

我在这里对"正念"做一个更通俗的解释:正念其实相当于人们常常说的“活在当下”,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试着放下手里的工作,安静地坐在或者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以一个自体最舒适的姿态存在着。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你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任思绪自由游走,当思绪又回到让你焦虑的点时,你及时又将思绪拉回到当下即可。或者你可以观察身边的一束花,一颗树等等。正念的目的就是让你关注眼前,暂时将不良情绪拒之门外。如此反复练习,配合适当的心理调整,相信对正处于焦虑情绪的你有所帮助。

当然,找出焦虑情绪的扳机点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个体自己去探寻内心深处的秘密了。如果在自我积极自救后仍然没办法摆脱情绪的困扰,建议您及时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预防#检查#病因#诊断#患病护理#焦虑状态#焦虑障碍#焦虑性抑郁症
阅读数 1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担心父母,愿离开父母,拒绝上学或单独就寝并发其他焦虑症及抑郁症,出现自伤及自杀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简介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对离家或与依恋对象分离一种持续的,激烈的恐惧,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8-24个月的儿童正常情绪。该病主要表现为担心父母在分离后受到伤害,因此愿离开父母,拒绝上学或单独就寝等,部分患者还伴有躯体症状。目前对分离性焦虑症的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及药物治疗,经过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症状表现对分离过度担心、苦恼,担心亲人的安危,愿离开家人,反复做离开家人的噩梦。诊断依据分离性焦虑的诊断要依据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等方面,才能够进行诊断。1.症状标准(1)预计将离开家或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时,或当这些情况真实发生时,经历反复发作的极端痛苦;(2)当与依恋对象分离时,担心其健康或死亡;(3)他们担心有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例如走失、绑架或出现意外,将令他们能再与重要的依恋对象团聚;(4)因为害怕分离,愿意或拒绝单独外出;(5)持续且极度害怕或愿意在家或其他环境中单独待着,或是缺乏重要依恋对象陪伴而独处;(6)拒绝在身边有一个主要依恋对象陪伴之时睡觉,或是离开家睡觉;(7)反复出现表达个体分离焦虑内容的噩梦;(8)躯体症状,如头疼、腹部适、恶心、呕吐,儿童常见,当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或预期分离时出现。2.病程标准(1)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持续至少4周;(2)成年人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3.严重程度标准导致临床的显著痛苦或社会、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受损。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美国成年人中分离焦虑障碍12个月的患病率为0.9%~1.9%,儿童6~12个月的患病率估计为4%[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及早通过心理及药物治疗后基本能控制症状,达到临床痊愈。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黄兰·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内科系统疾病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能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周曙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