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周晓

新型肺炎肆虐,对于肺部有结节的病人是否更容易感染?

新型肺炎肆虐,对于肺部有结节的病人是否更容易感染?

这段时间都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笼罩着。几乎所有关于肺部的疾病都被大家翻出来了,比如这位小伙子上年年末的时候,他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体检。“我被查出肺部有小结节,现在每天都好担心,不知道哪天会变成肺癌”。“现在,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天知道我有多想找医生了解详细情况。奈何现在不出门才是王道……”。然后,他就找到家医君我了~。

首先,大家都冷静一点,在现在这种特殊时期,长时间待在家,没什么事情做,就容易想东想西,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放平心态,避免过度紧张。肺部结节这个症状比较常见,但肺部结节和肺癌是两回事。下面,家医君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肺结节,什么是肺结节?临床上很多肺部疾病都以肺部多发性结节为主要的特征表现。所谓的肺部结节就是 CT 影像上肺部致密阴影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一般情况下阴影的直径会小于 3cm,早期肺部结节不会引发不适症状,一般都是在体检中被发现。直径不大于 30mm 的病灶称为结节,直径<10mm 的结节称为小结节,直径<5mm 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上文那位小伙子的是小结节,也就是说他的肺部结节直径<10mm,而越小的肺部结节,良性存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小伙子不要太担心。

为什么会有肺部结节?主要有以下这 5 个原因:

  • 长期吸烟:香烟含有很多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损伤肺部,容易导致肺部发炎,形成肺部结节。一般来说,烟龄越大,出现肺部结节的可能越大。
  • 从事电焊或者矿石等工作的人: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比普通人吸入更多粉尘等物质,这些物质会损伤肺部,所以他们更容易患肺部结节。
  • 胸部受过外伤:如果胸部受过外伤,会导致肺部出现淤血,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肺部结节的问题。
  • 肺部肿瘤疾病:硬化性血管瘤错构瘤等良性的肺部肿瘤疾病也会出现肺部结节的情况。
  • 原位腺癌:早期的原位腺癌也会有明显的肺部结节症状。

肺部结节就是肺癌?不一定,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可从以下这 4 个方法查看:

  1. 看大小:一般情况下,肺部结节小于 4mm 属于良性疾病且无需特殊处理,建议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即可,比如戒烟。肺部结节在 4~6mm 之间的患者就要每年复查肺部 CT,以确认肺部结节是否增大,而肺部结节如果大于 8mm 就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定期复查时,肺部结节并无大小或形态的改变,基本可以排除肺癌的问题了。但是如果发现肺部结节进一步发展到 10mm,就有恶性的可能性,一般建议尽快采取手术的治疗措施。
  2. 看形态、密度:如果肺部结节的边界光滑,则多为良性。如果有云雾状模糊的阴影,则要警惕是磨玻璃结节的问题,患者有可能患有原位腺癌或肺隐球菌病等,最好尽快做进一步的检查。
  3. 看倍增时间:倍增时间是指结节体积成倍增长所需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肺部结节在一个月内倍增,要警惕是恶性肺部结节问题,恶性肺部结节也就是肿瘤。
  4.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患者的吸烟史,有无接触致癌物质,有无家族病史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五)手汗症术后注意事项

手汗症术后要注意什么呢? 1. 术后饮食无特殊要求,绝大多数患者术后6h均可起床活动。 2. 出院后1-2天内即可正常工作学习了。 3. 术后两周上肢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影响伤口愈合。 4. 注意休息,双侧术口敷料出院3-5天后可自行撕掉,如干爽则不需换药。术后可洗澡,但1周内手术伤口避免接触水,术后1周左右返门诊复查。 5. 术后可能出现胸前后或伤口疼痛,主要是由于术中胸腔镜戳孔对肋间神经的刺激或轻微损伤肋间神经引起的放射痛,多数患者可忍受。 术后采用放松训练 、注意力分散法等方法对减轻疼痛、增强患者舒适感 、促进恢复具有较好 的效果。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止痛 。 由于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切口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微,但可出现胸背部/腰部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度紧张,如疼痛轻微,一般无需使用镇痛药,出院后如有疼痛明显,可以自行药店购买止痛药(比如芬必得缓释胶囊),可根椐自身疼痛情况适量服用,不必忍痛。女性朋友建议不要穿太紧的内衣,以免压迫伤口疼痛。 6. 术后一周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至38度左右,这是血液循环改善的正常现象,如无头痛等感冒症状,可不必担心,一周后会恢复正常。 7. 术后十天左右拆线(应用普通缝合线),如担心疤痕大,可在拆线后使用去疤痕产品;现在我科常规采用美容缝合线,切口可达到医学美容的要求(术后20天基本看不见),而且无需拆线。 8. 部分患者术后3-5天内手、脚可能会再次出汗,可能出现胸腹背臀腿部出汗增多,这是神经调节代偿性的表现,一般7~14天可逐渐稳定并消失,不必担心。手汗症手术在根治手汗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改善脚汗的问题,如果14天后脚汗仍多,则表明脚汗手术效果不明显。 9. 术后少于1%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多的转移性多汗,要多考虑手出汗带来的不便,身体其他部位代偿性多汗相对困扰较少,一般情况下在正常接受范围。 10. 冬天如手干燥,可以外用尿素乳膏,每天2次;注意保湿,晚上睡觉时间给双手套保鲜袋/一次性塑料手套。 温馨提示: 欢迎手汗症患者到我院心胸外科接受单孔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汗症。 周晓医生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周晓医生门诊地址:门诊大楼2楼B区12诊室,心胸外科门诊。 心胸外科住院部地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3号楼9楼。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地址: 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路678号。

周晓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5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肺结节患者应该看哪个科室医生

因为肺结节有一部分是早期肺癌,所以应该积极应对。 早期发现肺结节,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液体活检技术、肺癌抗体项目,帮助各级医生去鉴别哪些肺结节需要临床干预、哪些肺结节疑似早期肺癌、哪些疑似早期肺癌的病人需要请胸外科医生手术治疗。 其实不仅仅是晚期肺癌的病人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的肺结节也需要多学科、跨学科诊断与治疗---MDT(多学科会诊)。胸外科、影像科、呼吸科、肿瘤内科都要共同参与到肺结节患者的诊疗中来。 如何给肺结节患者提就诊建议? 现在CT的分辨率非常高,0.5cm以下的微小肺结节很容易被发现。这些微小肺结节绝大部分是良性的病变,恶性的病变非常少。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让病人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如果它是恶性的病变,长到一定的程度,一定能够辨别得非常清楚,这时候再对它进行干预也不晚。它早期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有一些良性病变的肺结节长到一定时候就会消退,甚至消失。 发现小的肺结节,可以找胸外科医生,他会判断是否有手术指征,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也可以找影像诊断科医生,他会诊断肺内小结节到底是什么形态,做出影像诊断,有助于外科医生做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还可以找呼吸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如果医生认为需要进行干预,就会建议患者做适当的干预,如果医生认为只需做长期的随访观察,就不必过度担心。

周晓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5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患者慎重食用的6种食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和积极治疗同等重要,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更要进行控制,有一些食物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吃的。这些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吃的食物,在生活中很是常见,甚至还是许多人的心爱食品。不管怎样想要控制好血压,就要远离这些食品,不能受这些食物影响。 得了高血压,这 6 种食物要远离 各种酱类 各类腌制食品 肥肉等高脂肪食物 虾米 动物内脏 甜品 1、各种酱类:现如今有很多种类的酱,可供大家选择,不管是香菇酱还是牛肉酱,还是单纯的辣椒酱,都非常的好吃。这些酱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把它放进菜里,风位各有不同。虽然这种食物非常的好吃,但是这些食物含盐量是很高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的不友好,生活中尽量远离酱类的食物,如果吃,要少吃一些,只吃一口就行。 2、各类腌制食品:各种各样的腌制食品也是人们饭桌上经常出现的食物,这种食物也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吃的。腌制食物在腌制的过程中会放大量的盐,自己腌制的食物还好,不会有太多的食品添加剂,带包装的除了盐分超标以外,食品添加剂也是健康隐患。 3、肥肉等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也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吃的,最为常见的就是一些肉的肥肉部分。这些食物当中脂肪含量很高,如果高血压患者经常吃,会让血管硬化的速度加快,甚至会让血管堵塞,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偶尔吃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经常吃。 4、虾米:虾米这种食物是比较常见的三高食物,虽然钙的含量很高,但是钠的含量也很高,胆固醇也高。而且虾米当中的钙的含量虽然高,但是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并不是最佳的补钙选择。如果高血压患者经常吃虾米,不仅会让血脂、血压升高,而且还会形成脂肪肝等疾病,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 5、动物内脏:动物内脏虽然很有营养,但是它是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的食物。高血压患者长时间的吃动物内脏,虽然营养得到了补充,但是血管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容易出现冠心病、心梗等方面的疾病,严重危害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有些高血压患者。还有痛风的情况,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容易让患者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的情况。 6、甜品:甜品是一种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食物,但是高血压患者是不适合常吃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吃甜食会摄入更多的糖分,糖分如果没有办法消耗就会堆积成脂肪,就会让人的血脂升高让人变得肥胖。高血压患者如果变得肥胖,会增加一些疾病的风险,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一定在饮食上有自己的原则,千万不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控制血压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并不是吃降压药就能够解决的事,在生活中同样要自律。

周晓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5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