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吓人的蚯蚓,竟是这么好的中药,你不知道吧!

健康“娜”些事·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娜”些事
首席健康管家

一秒钟读完本文:做的目的是为了表扬下蚯蚓,中药中的地龙的作用。浮躁的人们,尽情的吐槽吧!

小时候怕蚯蚓,应该说怕一切软体动物。有一次到河里摸鱼,眼睁睁看着一条草鱼在河里游泳,愣是不敢下去,因为草鱼身边卧着一盘蛇。有一次到大豆地里割草,看到黄豆叶上的豆虫,我的灵魂差点没有被吓出窍来。软体动物,我都害怕,包括蚯蚓。 

小时候家周边好多河,里面还有鱼。我们小伙伴就地取材,弄点竹竿制成鱼杆,然后五分钱买个鱼钩,在地里找点蚯蚓,就有模有样的钓鱼玩儿。小伙伴们都很会抓蚯蚓,但是我不敢碰那玩意,太吓人了。 

蚯蚓是一种很常用的中药,这是我读大学时候学到的知识。刚开始不敢相信,这玩意也是中药?这玩意确实是一种中药,而且是一种很古老的中药。中药最古老的典籍,《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蚯蚓入药的记载。只不过蚯蚓在中药里不叫蚯蚓,而是叫地龙。 

地龙是好中药,具有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病症。

我在临床上也会经常用到地龙,只是在开处方时候会想到蚯蚓的样子,往往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来。
 
 

附: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主含多种氨基酸。由于生品腥味太重,故入药一般需经炒制。陶弘景谓:“若服干蚓,须熬作屑”。传统用地龙,制法很多,主要有药制、醋制、熬制、酒制、油制、蛤粉炒制、盐制等法,使其质地松泡酥脆、去毒性、矫正臭味及便于煎制服用。

禁忌:阳气虚损、脾胃虚弱、肾虚喘促、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者不宜使用。)

#中医#眨眼症
阅读数 3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自主、反复、快速、目的地抽动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一般预后良好简介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主的、反复的、突发的、快速的、目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走路转圈、蹦跳、踢腿、触摸他人等)。抽动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但部分患儿治疗及时,或经治疗后效果佳,导致疾病发展至成年时期,甚至携带终身。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辅以中医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预后与是否合并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经疾病家族史以及抽动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一般预后良好[1]。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自主的、反复的、突发的、快速的、目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诊断依据:抽动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诊断,结合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估病情,头颅CT、MRI、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排除脑部其他器质性病变。抽动障碍有哪些类型?根据病情程度和病程长短同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最多见,一般病程在一年内,病情较轻);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一般病程在1年以上);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病情较重)。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目前中国儿童抽动障碍总患病率为6.1%,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仍然是抽动障碍儿童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患病率为1.7%[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辅以中医治疗,可逐步缓解或减少抽动症状。是否遗传?是。抽动障碍存在基因遗传的可能性,具体明。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娜”些事·首席健康管家薛爽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