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冠病毒引发疫情贻误治疗,癌症死亡率将会升高
美国科学家预测,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未来一年中,美国的癌症死亡病例将在基础死亡率基础上增加 33890 例,英国将增加 6270 例。
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新冠疫情阻断了人们正常的医疗活动。
新冠疫情让已确诊癌症的患者无法及时进行医治,也让那些有癌症风险的人群无法进行早期诊断,最终让大家贻误了治疗。
数据表明,与新冠疫情爆发前相比,癌症患者的化疗参与率下降了 60%,初诊癌症的转诊率下降了 76%。
也就是说,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超过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放弃或中止了自己的化疗周期。而大多数癌症初诊患者没有接受规范的治疗。
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客观的医疗条件不足导致初诊患者失去了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另一方面则是新冠病毒的高致死性让癌症患者们对去医院就诊感到“望而生畏”。相比作为“慢性病”的癌症,可怕的急性致死性肺炎可能更值得担忧。
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则被大家忽视了,那就是——对于癌症(尤其是肺癌)来说,早诊、早治以及规范的治疗才是挽救生命的“灵丹妙药。
这意味着,新冠病毒肺炎可能会在未来让癌症患者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 合并新冠病毒肺炎的癌症患者,生存机会堪忧
即便不考虑医疗资源的可及性问题,对感染新冠病毒的癌症患者个体来说,病情无疑是“雪上加霜”的。因为传染病本身就给癌症诊治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远程会议上的报告显示, 美国罹患新冠肺炎的肺癌患者,死亡率高的“出乎意料”。一份来自全球癌症登记处——TERAVOLT 的数据结果显示,自 2020 年 3 月下旬开始,全球前 200 名肺癌-新冠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达到了——34.6%!
要知道,截至最近的数据估算,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也不到 6%。
今年 2 月份,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卫生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癌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明显更高!他们发生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几率是普通感染者的 5 倍!
肺癌患者在面对新冠肺炎时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
原因很复杂,首先是年龄问题。美国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70 岁。偏高的年龄是新冠肺炎致死的重要风险因素。
其次是肺癌患者常常有吸烟史,可能还合并其他慢性肺疾以及心脏病。
加上化疗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打击,肺癌患者面对新冠肺炎,简直就如同鸡蛋碰石头。
三. 面对疫情,靶向药可间断吗?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渐趋缓和,刚过去的五一长假恐怕大家都领略了中国人不惧人流的旅行热情,在很多普通人严重,疫情似乎已经变成“历史”了。
可是对肿瘤患者,尤其是正在使用靶向药的患者来说,他们的心情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很多人因为疫情的影响,经历了靶向药未能及时采购而“断药”的窘境。他们很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本应连续服用的靶向药,间歇性的“断服”了,能行吗?会不会引起疾病反复?
关于靶向药断服的问题,其实早有研究探讨过。
大约在 7 年前,《科学》期刊发表了一项动物研究发现,如果癌症小鼠每隔几周就停止用药,靶向药物的效果会更好,更不容易出现耐药。
可是这项研究没能在大规模人群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第一个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的大型试验发现,“间歇”给药计划让肿瘤生长得更快了!使用“间歇”靶向药方案,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 5.5 个月。相比之下,连续给药的患者可以 9 个月不复发。
虽然如此,后续的研究还是发现,两组受试者的总体存活率是相似的,40%的人活过了 4 年。
如果“间歇”用药在总体生存期方面没有太大的影响,是不是意味着疫情导致的靶向药“中断”是可以接受的呢?
答案:不可以。
这是因为“中断”服药会“撬动”肿瘤复发的“扳机”, 而过早的复发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更大的影响。癌症一旦复发,意味着要继续接受常规的放化疗操作,不良反应的“罪”最终还要自己来“受”!综合来说,避免复发对每个肿瘤患者比延长生存期更加重要。
四. 一点欣慰:新冠病毒肺炎让癌症放射治疗更加节制。
另一方面,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的大流行,也让放射科有机会矫正既往的那种超大剂量的放射治疗方案。
早在 2013 年,就有研究人员表示,原发癌症和单一骨转移癌患者接受了过多的放射治疗。对这些患者来说,使用 8Gy 的单一分割放射治疗就足够了。可是临床上只有 9%的患者使用了这种单一放疗的模式,大多数患者的放疗规模被扩大化了,有的患者 4 周内做了 20 次放射治疗。
美国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Arjun Gupta 博士多年从事放疗剂量的研究。他认为,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人们不得不将放疗局限到一次完成的地步。
这可能是肿瘤患者面对新冠疫情时,唯一值得欣慰的事吧。
结 语
可见,疫情迁延的时间越久,对广大肿瘤患者就越不利。
所幸的是,国内的疫情已经在全民抗疫的不懈努力下渐趋平稳。
医疗环境上,早在 2020 年的 3 月初,肿瘤患者就基本恢复了正常的就诊流程。而且由于国内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患者社区的兴起,许多肿瘤患者也可以通过在线义诊的形式合理安排自己的诊疗计划。随着 2020 年 4 月 8 日武汉解封,各地的医疗机构基本全部恢复了正常营业的状态。
宏观上看,目前国内的累积确诊和累积无症状感染人数的比例远低于美国。因此,国内的肿瘤患者可能不会像美国科学家预测的那样,出现远期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最后,做为一名胸外科医生,我想说,做好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实现肿瘤早诊、早治,维持尽可能规范的肿瘤诊疗,这或许是每个肿瘤患者必须严肃对待的话题。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不让任何一个肿瘤患者“掉队”。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来自上海赤面恐惧症病友术后分享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赤面恐惧症手术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手汗症手术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赤面恐惧症手术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五)手汗症术后注意事项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肺结节患者应该看哪个科室医生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高血压患者慎重食用的6种食物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心律失常有哪些典型症状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尿液颜色变化与肾脏健康的关系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临床上观察癌症患者治愈的三个指标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头面部出汗严重,伴有脸红,持续三四年,尝试过中药治疗无效果。患者男性22岁
就诊科室:胸外科
总交流次数:45

周晓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胸部闷,胸部CT检查,需进一步检查确诊。患者男性34岁
就诊科室:胸外科
总交流次数:6

周晓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早期微润肺腺癌,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内有结节,彩超报告4a。患者女性48岁
就诊科室:胸外科
总交流次数:7

周晓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周晓
主任医师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