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临床预后
关于高血压能否“去根儿”、从此不用吃药也能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很多保健品也声称有此效果。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一些复杂。
一部分继发性高血压可能“根治”
这主要是一些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或者说由其他具体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医学上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中,有一部分的病因可以通过目前的医疗手段去除,血压有可能因此得到控制,甚至恢复正常。比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醛固酮腺瘤、嗜铬细胞瘤、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导致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青光眼等许多疾病都可以导致血压升高,通过不同技术手段根治或缓解上述疾病,一部分患者的血压就可以下降到正常范围。但是,并非所有继发性高血压都可以根除病因;或者长期血压升高已经导致了血管损伤,即使根除病因、血压也无法达到正常范围。这样的高血压也就没法“根治”了。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基本无法“根治”
与继发性高血压不同,大多数患者的高血压发生原因并不清楚,而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部分目前找不到明确原因的高血压,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的 90%。因为找不到明确病因,也就无法去除病因、达到根治的目的。
不能“根治”,不代表“无计可施”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进程,人们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2012 年,1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到 24%。也就是不到 5 个人中,就有 1 个高血压患者。我国目前每年有 350 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近一半,而在这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一半与高血压病有关。
上面说了,大多数高血压是无法“根治”的,但并不代表我们对它“无计可施”。事实上,只要积极干预,科学用药,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让血压达到健康人水平,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大幅下降,甚至可以接近无高血压的健康人水平,这就是高血压治疗的目标。相反,如果因为高血压没有症状、也不影响生活,拒绝及时就医、规律服药,就可能酿成苦果,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理解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应该积极干预,遵从医嘱调整生活方式、完善相关检查、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
我们治疗高血压的目标值一般为收缩压 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 90 毫米汞柱以下。然而,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如果合并了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或稳定的冠心病,医生一般建议控制在 130/80 毫米汞柱以下;若是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 150 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可以耐受,可进一步降低;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血压一般控制在 140/90 毫米汞柱以下即可。若是舒张压低于 60 毫米汞柱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降压,警惕心肌灌注不足。
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并不仅仅是血压本身,而是长期血压升高所引起的心、脑、肾等器官损害,以及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危险。因此,在降压同时,需要治疗所有可以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疾病。
发现高血压后,应尽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但不能一蹴而就,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渐降至目标值。若是年轻患者或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快速达标,而对于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应在能耐受的情况下缓慢降到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