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运动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是通过制定合理的运动、心理处方和安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范围,用以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包括运动康复和心理康复为主。本篇主要讨论运动康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晶
一、运动康复
1.运动康复的原则
(1)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评估结果,选择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2)运动类型:推荐有氧运动训练。强度可逐渐增加至中等强度,即40%-60%最大摄氧量(4~6 METs);形式上自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逐步升级。早期应当避免竞技体育项目,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猝死发生率增加。
(3).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的设定:运动强度对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有直接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运动的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运动适宜心率=170(180)-年龄(岁),60岁以上或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用170一年龄;还有一种计算方法:以最高心率×(40%-85%)作为靶心率,其中最高心率=220-年龄(岁)。运动持续时间要求每次45~60min,包括15 min热身、20-30 min有氧运动、l0min冷静期,以及5-10min放松期。运动频度每周3-5次为宜。
2.阶段法康复
(1)急性阶段康复治疗方案
    急性康复治疗常在监护恢复病房、普通病房进行,恢复良好,行早期PCI。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心肌梗死3-7天后),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我国并发症AMI患者均采用2周的康复程序治疗。此阶段康复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2)早期恢复阶段康复方案(一)
    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的康复,一般在病后3个月内进行。心肌梗死11-12周,患者多能完成二级梯双负荷,相当于6-7 METs,即可进入社区康复治疗程序。在此阶段,医务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患者制订运动方案,安排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运动,记录具体执行情况,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
(3)恢复阶段康复方案(二)
    恢复阶段康复应持续至第二阶段后6~9个月。主要任务是:协助患者将已改变的生活方式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内容包括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开展职业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等。
(4)应当降低康复进度的情况
    冠脉多支病变未完全血运重建,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室内血栓、心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应当运动康复应当谨慎,逐步进行。牢记“因人而异,逐步推进”,过早,过分激进的进行锻炼可能导致心脏损害。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
3.具体实施方案
    运动康复方案不应僵化,强调个体化,首先是安全。如果运动时间超过3~5 min,则需要采用较低强度(40%-50%峰值氧摄入量)。可以采用小肌群抗阻训练,但强调小负荷、短时间、小运动量。推荐采用25%-35%最大呼吸压的抗阻吸气肌训练(20-30 min/d)以增加呼吸肌耐力。高强度有氧训练、间断性训练和抗阻训练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运动耐力提高,心脏功能和骨骼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流改善,神经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脏运动康复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
运动前评估
    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动态改变,均不能急于进行心脏运动康复。注意,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会长期动态恢复,应当结合数次心电图改变动态分析是否仍存在缺血,或者仅是心脏恢复的表现。平板运动试验可以提示心脏恢复状态,和患者可以安全耐受的运动强度、时间,且无创、价廉,患者容易接受,是目前比较推崇的评估方式。
稳定的运动训练方式
    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训练的频率:损害较重的患者建议进行5~10 min的短时多次日常训练;功能良好的患者建议更长时间(20~30 min)的训练,3~5次/周。训练的强度:主要是根据自我感觉,运动及运动后微出汗,但无明显不适;或根据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00~110次/min并能在5min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有氧能力和症状的改善一般发生在训练后第四周;体力和心肺参数分别在16周和26周达高峰,然后达平台期。
    注意定期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除外可能存在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存在,保证运动康复的安全进行。
4.运动与心理康复相结合

    可结合患者病情、合作态度、社会地位和环境情况,制订一个患者所乐于接受,与其愿望、生活习惯相适应的合理的方案,取得患者家庭的合作,将康复医疗、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结合起来,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向本文作者提问
张晶·主任医师
张晶主任医师三甲可处方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85|响应时长131分钟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神经症,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慢病预防和管理
¥101
问医生
#cTnI增高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左侧牙痛、肩痛、背部疼痛,或是心梗前兆表现为突发持续超过30分钟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发病120分钟内是急性心梗最佳治疗时间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突发且持续超过30分钟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有严重憋闷或濒死感。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即可诊断本病。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类型?通常可以分为5型。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2型: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的心肌梗死。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心肌梗死。首次心肌梗死28天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28天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45岁以下人群本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是否可以治愈?本病治疗预后与梗死范围大小、侧支循环产生的情况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如果在发病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的发生。是否遗传?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与后天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是否医保范围?是
张晶·主任医师刘文玲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