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骨折复位的标准

骨折复位的标准

在临床医学中,骨折的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骨折复位的标准主要分为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两种。解剖复位是指骨折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而功能复位则是指骨折端虽然未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功能复位在儿童骨折治疗中尤为重要。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即使骨折端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经过骨骼的塑形和生长,也能达到良好的功能效果。因此,在儿童骨折治疗中,一般不必追求完全的解剖复位。

骨折复位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对于旋转移位和分离移位,需要矫正,否则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2. 对于骨折导致的缩短,成人下肢骨折一般不超过1cm,儿童下肢骨折在无骨骺损伤的情况下,缩短在2cm以内,患者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3. 对于成角移位的骨折,下肢骨折轻微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通过骨痂改造期得到矫正。而向侧方成角移位的骨折,与关节运动方向垂直,一般无法矫正,需要完全复位。

4. 上肢骨折的要求与下肢不同,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而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良好,以免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5. 对于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一般需要达到1/3以上,干骺端骨折需要达到对位3/4以上。

总之,骨折复位的标准并非一定要达到解剖部位,不同部位的复位要求不同。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