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的标准

临床上骨折的复位标准分为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我们所见到的复位一般是功能复位,什么是功能复位呢,是指复位后骨折端虽然没有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是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的就叫功能复位。特别在儿童,一般不必要一定要达到解剖复位,也可以愈合经过骨的塑造不会影响我们的功能,那么骨折复位的标准有那些呢,现在就为大家作讲解。
 
骨折复位标准:对于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一般需要矫正的,不然容易不长或者引起畸形愈合。对于骨折导致的缩短如果在成人下肢骨折一般不超过1cm或者儿童如果没有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的骨折,患者一般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自己进行改造矫正的。对于成角移位的骨折:如果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者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是一致的,日后也可以通过骨改造期得到矫正的。如果是向侧方成角移位的,与关节运动的方向是垂直,一般是不能矫正,这样就需要进行完全复位。不然以后关节内、外侧负重因为受力不均,易引再次骨折或者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样的,肱骨干如果稍有畸形,对我们功能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都要好的,不然会影响前臂旋转功能的。对于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一般需要达l/3左右以上,干骺端骨折需要达到对位3/4以上。
 
综上所述,骨折复位的标准并不是一定要解剖部位,不同部位复位要求是不一样的。
向本文作者提问
覃志·住院医师
覃志住院医师三甲不可处方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5467|响应时长98分钟
擅长:内科,外科,妇科,骨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治疗
¥5
问医生
#儿童#骨科#小儿症状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