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胆囊息肉可以自我修复吗?它的病理是什么?

胆囊息肉可以自我修复吗?它的病理是什么?

胆囊息肉,听起来像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病。一位原本身体健康的人,若是胆囊上长出了不应该长出的息肉,那么往往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并且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隐痛症状。因此,胆囊息肉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患有胆囊息肉的病患者,是否对胆囊息肉能自愈充满幻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花时间治疗。胆囊息肉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胆汁分泌过多,直接造成脑营养不良,长期刺激直接诱发息肉。

 

这个病例中我们需要手术治疗,以补充身体所需的镁和钾,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经常锻炼身体,能促进胆汁排出。

胆息肉可以自我修复吗?

胆囊息肉极易引发病变,多出的息肉不经治疗,也不能自然收纳回去。因此,医师警示病患者,若是胆囊息肉无法得到正确处理,有可能造成胆囊基本功能丧失,最终必须将其去除。因此建议病人最好是及时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有何病理?

肿瘤是一种源于胆囊粘膜上皮的良性肿瘤,约占良性胆囊病变(表3)的23%,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病例的1%。妇女经常看到儿童偶尔报告一些胆结石病例。胆囊腺瘤以少数单发多发多见,多见于胆。

 

胆总管良性肿瘤-表3;褐色至红色;腺瘤直径平均(5.5±3.1mm)大部分小于10mm(1~25mm)。

 

胆囊腺瘤又分为乳头状腺瘤和非乳头状腺瘤。二者的发生率相似。

 

乳头状腺瘤:又可分为有蒂和无蒂前者多见镜下呈分枝状或枝状结构,细小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胆囊粘膜上皮移行。

 

乳头状腺瘤:也称为导管腺瘤,大多数是带蒂的。显微镜下,大多数增生腺体被中等结缔组织基质包围。间歇性腺体呈囊状扩张。单层柱状上皮与胆囊粘膜上皮覆盖物相连,此型腺瘤以腺体管状增生为主,故称为腺管腺瘤。肠上皮化生有时表现为杯状细胞或基底颗粒细胞。

什么人群容易得胆囊息肉

年龄大约在23-55岁之间,男性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饮食不规律,不爱吃早饭或者早饭吃得不及时,不能在晚餐或晚餐吃得很少,节食减肥者需特别注意;

 

 

爱抽烟,爱喝酒,爱吃辣,爱吃鱼,爱吃海鲜,造成胆固醇超标;

 

缺乏锻炼,脾气暴躁,心理压力大。

 

上述人一定要注意,体检时需要重点关注自己是否患有胆囊息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多发性胆囊息肉不治疗会怎样?

多发性胆囊息肉如果不治疗,其发展情况取决于息肉的类型和大小。 对于真性息肉,如胆囊腺瘤性息肉,尤其是成簇生长且超过一公分以上的,存在潜在的癌变风险,建议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对于胆固醇性息肉,如果没有症状,可以先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观察大小变化。如果息肉或结石引起胆绞痛、胆囊炎等症状,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多发性胆囊息肉不治疗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治疗。

癌症防治先锋

1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囊息肉不治疗能自愈吗?

胆囊息肉一般不会自愈,但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预防其癌变。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上出现的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如果不进行治疗,息肉有增大的趋势,甚至可能发生癌变。 因此,建议定期复查,如果息肉没有增大,可以先行保守治疗,如抗菌消炎等。如果息肉增大或有癌变倾向,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跨界医疗探索者

1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多发性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多发性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 多发性胆囊息肉可能存在癌变风险,尤其是超过一公分以上的息肉。 对于多发性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可以先进行随访复查,定期观察大小变化。 如果息肉引起胆绞痛、胆囊炎等症状,或者没有症状但息肉大小有变化,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定期进行B超检查,规律饮食,减少胆固醇摄入,有助于控制息肉的进展。

远程医疗新视界

1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囊息肉是癌症吗?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 胆囊息肉有可能癌变,因此需要定期复查。 如果息肉增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建议您带妈妈进行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未来医疗领航员

1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囊息肉治疗选消化内科还是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良性病变,患者可考虑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治疗。 消化内科可提供保守治疗,如定期观察和随诊。肝胆外科则适用于需要外科治疗的情况。 治疗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症状、息肉大小、增长速度及家族病史。 若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症状明显或有癌变风险,应选择肝胆外科治疗。 消化内科治疗适合无明显症状、息肉小且增长缓慢的患者。

癌症防治先锋

1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息肉摘除治疗过程是怎样的?

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结直肠息肉、胃息肉和胆囊息肉等。针对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和手术切除两种。 内镜下切除适用于肠息肉和胃息肉,损伤小,恢复快。而手术切除则适用于肿物或息肉考虑恶性可能性大,或内镜下无法切除的情况,如胆囊息肉。 切除后,需对息肉进行病理学检测。若为良性,术后定期复查即可。若发现恶性程度较高,可能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如胃肠道肿瘤的根治性癌症手术。

健康驿站

1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囊癌的风险大吗?

胆囊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1. 年龄:60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胆囊癌。 2.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胆囊癌。 3. 胆囊结石:患有胆囊结石的人更容易患胆囊癌。 4. 结石直径:结石直径大于2cm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易患胆囊癌。 5. 胆囊病变:胆囊轮廓模糊、胆囊萎缩、胆囊壁明显增厚等病变容易引发胆囊癌。 6. 遗传: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胆囊癌。 因此,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 幸运的是,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癌的有效方法。 此外,小于1CM的胆囊息肉并不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而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则可能引发癌症。 了解胆囊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胆囊癌至关重要。

医者仁心

1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囊息肉不治疗会怎样?

胆囊息肉通常不会自行消失,需要治疗。 胆囊息肉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黄疸或胆绞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并发症。 因此,一旦发现胆囊息肉,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术后患者应注意休息,调整饮食习惯,促进身体恢复。

癌症防治先锋

1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囊癌不治疗能自愈吗?

胆囊癌不治疗能自愈吗? 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李广阔的研究,胆囊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胆囊癌可以不治疗自愈。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包括:50岁以上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胆结石病程大于5年、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结石直径大于2.0cm、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胆囊萎缩或囊壁明显增厚、瓷器样胆囊、合并有胆囊息肉样病变、合并异常胆胰管连接、继往曾行胆囊造瘘术者。 为了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必须正确认识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增强对胆囊癌的警惕性,做好胆囊癌高危人群防治工作,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胆囊癌和作好二级预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胆囊癌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强调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可望发现较多的早期病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医疗领航员

1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囊息肉不治疗会自愈吗?

胆囊息肉术后恢复时间一般在1到3个月,是否自愈与个体情况和术后护理密切相关。 胆囊息肉不治疗不会自愈,反而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胆囊炎、胆结石等并发症。 术后患者需要做好伤口护理,定期复查,保持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并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

医疗趋势观察站

1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