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2
【临床表现】本病男女差别不大,但其中直肠癌男性较多见,年轻结肠癌患者男性多见。我国结直肠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腺瘤)发病率从50岁开始明显上升,75~80岁间到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我国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但30岁以下的青年结直肠癌并不少见。结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随后可出现下列临床表现。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常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有时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也可表现为腹泻与糊状大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质无明显黏液脓血,多见于右侧结直肠癌。
(二)腹痛多见于右侧结直肠癌。表现为右腹钝痛,或同时涉及右上腹、中上腹。因病变可使胃结肠反射加强,可出现餐后腹痛。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三)腹部肿块提示已届中晚期,其位置则取决于癌的部位。
(四)直肠肿块多数直肠癌患者经指检可以发现直肠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呈结节状,有肠腔狭窄,指检后的指套上有血性黏液。
(五)全身情况可有贫血、低热,多见于右侧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有进行性消瘦、恶病质、腹水等。右侧结直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直肠癌则以便血、腹泻、便秘和肠梗阻等症状为主。并发症见于晚期,主要有肠梗阻、肠出血及癌肿腹腔转移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左侧结直肠癌有时会以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为首次就诊原因。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粪便隐血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1亦非确诊手段,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二)结肠镜对结直肠癌具确诊价值。通过结肠镜能直接观察全结直肠的肠壁、肠腔的改变,并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初步判断浸润范围,取活检可获确诊。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下形态分为隆起型和平坦型。结肠镜下黏膜染色技术可显著提高微小病变尤其是平坦型病变的发现率。采用染色放大结肠镜技术结合腺管开口分型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超声内镜技术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对结直肠癌的T分期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判定是否适合内镜下治疗。
(三)X线钡剂灌肠临床上可采用钡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分析用于结直肠肿瘤的辅助检查,但其诊断价值不如内镜。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破坏等征象,显示癌肿部位和范围。对结肠镜检查因肠腔狭窄等原因未能继续进镜者,钡剂灌肠有助于对肠镜未及肠段的检查。
(四)CT结肠成像主要用于了解结直肠癌肠外浸润及转移情况,有助于进行临床病理分期,以制订治疗方案,对术后随访亦有价值。但对早期诊断价值有限,且不能对病变活检,对细小或扁平病变存在假阴性、因粪便可出现假阳性等。
(五)其他结直肠癌的血清学诊断尚不够灵敏和特异,CEA和CA125、CA19-9等传统肿瘤抗原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可能对结直肠癌手术效果的判断与术后复发的监视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