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要求及恶变风险决定,主要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摘除息肉、改善症状及预防复发。
1.期待治疗
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谈红霞[15]研究了地屈孕酮治疗无临床症状、拒绝诊刮的133例EP患者,以息肉直径1cm为界限、单发或多发(2个以上)来分组观察息肉脱落情况,发现大于1cm的EP脱落率仅11.9%,小于1cm的EP脱落率为54.5%,第二组多发EP的脱落率为20.5%,单发EP的脱落率为66.7%,认为对单发、无症状的小息肉可考虑单纯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
3.手术治疗
如前所述,盲目刮宫容易遗漏,尤其对直径较大或宫角处的息肉较难刮出,治疗效果不佳。
3.2 宫腔镜定位息肉摘除术
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是目前手术治疗EP的首选方式,对直径较大、蒂部较宽及多发性的子宫内膜息肉均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也有显著优势。在宫腔镜直视下,利用电切环可完整切除息肉,又能准确掌握对息肉周围组织的切除范围及深度。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电切时的深度应限于子宫内膜的功能层,无生育要求者,电切深度建议达内膜基底层,绝经患者为避免复发,电切深度可达子宫的浅肌层,也可根据高危因素决定切除的范围[18]。也有报道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产生热损伤,导致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增加[19],但相关研究较少。
3.4全子宫切除术
对40岁以上或恶变风险大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3]。围绝经期不能密切随访的非典型腺肌瘤性息肉,也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14]。
4.预防复发
随着月经周期部分子宫内膜的再次增生,息肉容易复发,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也可能因需二次手术为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子宫内膜去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可有效避免反复,无需预防治疗。目前预防治疗主要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或摘除术后的患者。
4.1 药物
预防EP复发的药物主要有孕激素、避孕药、小剂量米非司酮及中药等,有研究发现[26]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后1年EP的复发率(2.04%)明显低于单纯电切术的复发率(12.24%),且术后联合孕激素治疗在调节激素平衡、改善月经、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均得到满意的预防效果。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预防EP复发,周待兑[27]研究对比了EP电切术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加用化瘀散结汤的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发现加用中医治疗的患者在月经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率方面优于单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患者,但相关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证实。
4.2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
目前有多数研究[28]发现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较口服药物更能有效减少出血、降低内膜厚度,避免复发,且患者的依从性好,通过宫内释放孕激素来达到治疗和预防效果,无需较长时间口服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