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持刀伤人者,怎样判定是否是精神障碍呢?(中)

关于“精神病人”的定义及刑事责任能力的类别,司法精神病学是怎样阐述的?

【刑事责任能力】

在我国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实践中,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是按照医学标准和法学标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的,两者缺一不可。

1、《刑法》中关于“精神病人”的定义

《刑法》第十八条中“精神病人”既包括丧失辨认力或控制力的“精神病人”,也包括未完全丧失辨认力或控制力的精神病人。立法的原意是把“精神病”定义为广义的精神障碍,既包括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也包括神经症等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但除外人格障碍者。

2、刑事责任能力的分类

(1)无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该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是“精神病人”,法学标准是“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即完全丧失了辨认或控制力。

(2)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也叫部分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该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是“精神病人”,法学标准是“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力”。

(3)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对“间歇性精神病”是这样描述的:心境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完全缓解期。属于“精神正常”的自然人,存在完整的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因此其实施危害行为时属于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

“醉酒”通常指普通醉酒,不包括复杂性醉酒、病理性醉酒、慢性酒中毒,后者属于异常醉酒,属于“精神病”范畴。

向本文作者提问
常向东·主任医师
常向东主任医师可处方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
好评100%|接诊量12596|响应时长22分钟
擅长:擅长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婚姻家庭问题等的诊治。
¥200
问医生
#出行#预防#精神心理科#器质性精神障碍
阅读数 1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个体认知、情感或意志行为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大多会自行改善,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简介精神障碍,这种疾病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的一种现象,其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并且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此病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此病的主要特征是注意力集中、多动。这些同程度的认知、情绪、行为的改变使的患者感到痛苦、功能受损或增加患者死亡、残疾等的危险性。而且同严重程度的精神障碍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一样,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心理等治疗方法。一般轻症患者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严重患者积极治疗预后较好。症状表现: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症状有感知觉障碍、注意力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动作行为障碍、意识障碍和自知力障碍等。诊断依据:根据精神障碍检查、患者的主观报告,结合症状学表现、既往史、药物服用史即可明确诊断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有哪些类型?依据病因及表现可分为:1.“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2.“功能性”精神障碍:分为重型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型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等)。3.可能持续终生的精神障碍(如儿童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等)。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总体上每年约有1/5的成年人患精神疾病[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药物、心理等治疗方法。一般轻症患者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常向东·主任医师王康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