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张广庆

心脏神经官能症一例

心脏神经官能症一例

一中年男性,自述:“吹风就头痛,夏天都怕冷,久不久会眩晕、心慌、气短,说话太多的时候脑子会翁一下快晕过去的感觉,平时乏力,懒洋洋,胸口易有汗,喜热饮,腹有水声,左肋部经常会隐隐顶着不舒服,似乎是隐痛,大便不成形,人长期偏瘦,肠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喝过很多中医的药方,效果都一般,没有根治,究竟有什么药方才对症”?

 

“以前到医院一个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也说我心慌气短是神经官能症,然后开了点谷维素,还真的有点效果”。

 

给他拟方:血府逐瘀汤加减,7 剂。

 

喝了拉肚子,让患者去掉桃仁。加仙鹤草。

 

一周后反馈:“药喝完了,去掉桃仁后,没有拉肚子了,只是大便还不成形,这些天暂时没有心慌胸闷的情况发生。胃镜和肠镜检查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多数说是气虚,虚寒和脾肾阳虚的症状。我自己身体有反应的症状是肚胃很差,平时喝水一定要热水,容易肚子隐痛,引起心慌气短,怕风,怕冷,经常感觉眩晕,开车有时候觉得车不平衡,要翻车的感觉,右侧睡的话,右耳就会有鼓声一样的耳鸣,耳朵不贴枕头就听不到,功能差,困扰多年。有什么好办法调理没有?”

 

拟方:五苓散加减,14 剂。

 

吃完反馈:“这段时间心慌气短胸闷的症状是没有发生。两肋部隐痛好象没有了,原来常年容易有眼屎的症状还存在。不知道是不是夏天的原因,吹点风现在没有头疼,但晚上开空调盖被子到后半夜在是怕冷”。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口腔溃疡治疗求本

口腔溃疡是指口腔粘膜组织发生缺损的病变,俗名口疮,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本病发作时口腔黏膜充血发红,舌尖边,舌根部出现浅表溃疡,溃疡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数目不一,其色淡黄色或灰白色。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积热、阴虚火旺、气血亏虚所致。 有一种慢性口腔溃疡,中医谓之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清热、解毒、泻火药,只能暂时取效,不易持久,甚至发作更加频繁。赵献可《医贯·口疮论》中也讲“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发热作渴唾痰小便频数,肾水虚也,用八味丸。日晡发热,或从小腹起,阴虚也,用四物参术五味麦门。不应,用加减八味丸。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或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补加麦门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抹涌泉穴。若概用寒凉,损伤生气,为害匪轻。 或问虚寒何以能生口疮,而反用附子理中耶?盖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者,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反为寒中,脾胃衰虚之火。 --若此之类,皆治龙火上迫,心肺之阳不得下降,故用此以引火归原也”。 温补派大家薛立斋也继承此法,用八味丸加减。 熟地黄 30g、山萸肉 10g、牡丹皮 10g、肉桂 3g、熟附子 10g、山药 10g、茯苓 10g、泽泻 10g 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连用 10-20 天,效果甚佳。 这种类型的口腔溃疡,颜色偏淡,偏暗,疼痛是隐痛,溃疡面凹陷,人往往偏黄偏瘦。 除了服药应注意日常生活,戒烟酒、膏粱厚味、刺激性食物,多吃青菜,水果,勤刷牙、漱口,保持口内清洁,大便通畅。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5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唇炎千古名方——泻黄散

唇炎是一种唇黏膜的慢性复发性、浅表性炎症性疾病。轻者仅为局部脱屑;甚者可见肿胀、水疱、糜烂、结痂;长期不愈唇黏膜干燥、反复脱屑、皲裂和色素沉。此病多发生在下唇。唇炎属中医“唇风”“紧唇”“沈唇”“唇疮”的范畴,其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明确,是临床中的疑难病。 近些年来,中医在唇炎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陆续有治愈唇炎的报道。通过梳理最近三十年的文献发现,泻黄散是治疗唇炎的首选方。泻黄散别名泻脾散,最早见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方主治“脾热弄舌,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钱氏云:“脾脏微热,令舌脉微紧,时时舒舌”,故有弄舌之患。脾开窍于口,脾胃伏火,外侯应之,故发口疮口臭;脾火外蒸,故唇口干燥;伏火伤阴,则见烦渴;舌红脉数,正火热之候”。泻黄散的组成是: 藿香叶(七钱) 山栀子仁(一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去芦切焙) 歌诀: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服法:上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 原方主要用来治疗小儿唇炎,现在发现对于成人同样适用。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上此方疗效更佳。《济生方》泻黄散又加了砂仁,芳香促进运化,对于脾胃虚弱或有郁滞的更为适用。欢迎关注 中医张广庆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白发脱发不要慌,古方加味护头发

脱发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古人将头发称为“三千烦恼丝”,可对于一些现代人来说,最苦恼的问题却是留不住这些烦恼丝。脱发虽然没有什么危害,但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心理。 早白指年未老而头发变白。现代研究认为,白发主要和黑素细胞、情绪过度紧张、用脑过度、忧虑、惊恐、神经外伤和生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关。 中医学认为,肝肾阴虚、血虚、血热、湿热蕴结都会导致脱发早白。张志远老师仿照七宝美髯丹,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护发汤,专医头发脆弱,生命力低,易于折断脱落,黑色素减少,未老早白。计女贞子 15g、旱莲草 20g、放归 10g、熟地黄 15g、制首乌 15g,加入温阳提升修复作用的破故纸 10g、菟丝子 10g,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连饮 30-50 天,可以得到较大的改善,比乌发丸、黑婆头排位居优。有淤血现象,也宜配入桃仁、红花、赤芍、桂枝、没药、蛰虫、三棱、莪朱、益母草、川芎、刘寄奴、蒲黄等,或参考王清任创制的活血逐瘀汤。 正常情况下,在脱落的部位,一般在三个月内一根新的头发可从同一毛囊中长出。因而本方坚持服用才见功效。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医林改错方歌

通窍活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加味止痛没药散 治初起眼疼白珠红,后起云翳。 没药三钱 血竭二钱 大黄三饯 朴硝二钱石决明三钱锻为末,分四付,早晚清茶调服。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通气散 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 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 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汤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耆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癫狂梦醒汤 癫狂梦醒桃仁功,香附青柴半木通, 陈腹赤桑苏子炒,倍加甘草缓其中。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耆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解毒活血汤 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 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 急救回阳汤 急救回阳参附姜,温中术草桃红方, 见真胆雄能夺命,虽有桃红气无伤。 可保立苏汤 可保立苏故纸枣,朮归芍药参耆草, 山萸枸杞水煎服,一个核桃带壳捣。 通经逐瘀汤 通经甲皂麝香龙,逐瘀赤芍桃与红, 连翘柴胡毒可解,便干微用大黄攻。 会厌逐瘀汤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止泻调中汤 止泻调中参草耆,朮归芍药芎红随, 附子良姜桂少用,气虚泄泻总相宜。 保元化滞汤 保元化滞补攻方,一两黄耆煎作汤, 为末滑石须一两,冲服痢止气无伤。 助阳止痒汤 助阳止痒耆桃红,皂刺赤芍山甲同, 声哑失音同一治,表虚因里气不行。 足卫和荣汤 足卫和荣耆草朮,参芍归枣桃红扶, 抽风风字前人误,服此还阳命可苏。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3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名方治斑秃

斑秃中医名“油风脱发”,俗称“鬼剃头”。为一种局部性脱发,脱发处既无炎症改变,也无任何痛痒的症状。本病经过缓慢,无自觉症状,常于无意中发现,头部有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斑,秃发区边缘的头发较松,很易拔出,斑秃的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常有反复发作。其中约有 5-10%的病例在数天内或数月内头发全部脱光而成为全秃。也有自愈倾向,新生的毛发往往细软,灰白色似毳毛,以后逐渐变粗黑。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精神神经因素,是诱发性原因,这类患者伴有失眠梦多,或精神受到某些刺激、精神紧张等。另外与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增多、神经精神刺激、血管机能紊乱、免疫功能异常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中医认为此病多因肝肾亏损、血虚不能上荣,风邪乘虚而入所致。《外科正宗·油风》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可以用神应养真丹:羌活 9g,白芍 9g 天麻 9g,木瓜 9g,菟丝子 9g,当归 9g,熟地黄 9g,川芎 9g,加女贞子 9g,侧柏叶 9g,旱莲草 9g。水煎,分 3 次服,连用 15~30 天,配合活血化瘀药,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外用生姜汁涂抹局部,易见功效。现代研究认为,生姜含有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增强头部皮肤血液循环,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刺激新发生长,并具有抑制头皮瘙痒,强化发根的作用。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鲜车前草汁能愈血尿症

车前野生于我国南北各地,夏秋之间多生于山野、路旁、池塘、河边等处。生命力极强。车前草的叶扁阔伏地而生,呈长椭圆形,有长柄,叶片上有平行的叶脉。茎丛生,从叶片中央可抽出穗状的花序,夏秋季节开花。成熟的种子呈黑褐色,种子叫车前子。 车前的全草入药,药材名为车前草。一般在夏季时采收晒干,亦可加量鲜用。车前草有清热解毒及止血功能,可用于湿热泄泻、热毒痈肿、血热出血等。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治金疮出血,车前叶捣敷之”。《外台秘要》云:“治小便尿血,车前捣汁五合,空心服”。车前草要治疗尿血,用量必须得大,一般用 60-100 克,少则无效。如小便尿血者,取鲜车前草一把,洗净泥土,捣烂取汁,煮热服之,一日两次,连服数日即效。 车前草甘寒之性,利尿,清热,解毒,可使湿热毒邪从尿排出,故对能治疗血尿。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颚智齿龋齿引起的怪病

一个患者咨询“您好医生,我是一名 28 岁的男生,我现在右边身体总是又闷又堵又紧的,首先从上往下说:脖子右边淋巴结或者扁桃体附近有一颗东西堵着塞着,然后往下到右腰右腹部也是同样的症状堵着塞着,然后再往下到右阴部生殖器的睾丸以及骶骨附近也都是这种情况闷堵紧。这种症状有 8/9 年左右了,现在呢,整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或者走路累了,就感觉身体身体不协调,右边手脚使不上劲跟不上左边,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希望有医生给我找出病根”。但体检没有任何问题。 后来患者想起来了一个线索,本身有下颚智齿龋齿七八年了,难怪经常性淋巴结扁桃体发炎肿大,头晕头痛的。把牙齿修好,怪病就没有了。中医不止是辨证论治,病因追溯也同样重要!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4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辨证治早泄

一个30岁男性,白天累,大便次数多不成型,尿频尿急尿不尽,睡眠质量差,经常失眠,多梦,腰疼,浑身累,功能差,一触即泄。舌苔黄腻,诊断湿热。给他拟方:三仁汤(白豆蔻、杏仁、薏苡仁、法半夏、通草、淡竹叶、姜厚朴、滑石、)加减。连续调理两个多月,一直以去湿热药为主,慢慢人特别精神了,睡眠好了,腰不疼了,性生活时间提高到5分钟了。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感冒要喝小柴胡汤

感冒大家都不陌生,基本上人人都经历过。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鼻、鼻咽部或喉咽部的局限性炎症,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可有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声哑等症状;病情轻,多在数天内自愈。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可造成暴发性大流行。 中医上感冒着重强调分成风寒和风热,其实寒热往往随着病情变化,很难严格区分。寒热也是相对于个体而来的,小柴胡辛开苦降、补虚泻实。能燮理少阳,调和枢机。不管寒热都能应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创立的经典名方,是治少阳病的主方。原方主治心烦喜呕、胸胁苦满,伤寒往来、嘿嘿不愈饮食。小柴胡汤应用范围很广,不止限于这四个症,后世很多名方都有小柴胡的影子。在日本,小柴胡曾风靡一时。 通过自己亲身试验,感冒时喝点小柴胡颗粒,往往一天而愈。连服三天可将外邪解除,热退身凉。越早服用效果越明显。如果有黄痰,可以喝鲜竹沥口服液一起喝。咳嗽的话,可以配上维 C 银翘片。鼻塞严重的话,加上通宣理肺丸。咽喉不利、声音沙哑较重的,可含服西瓜霜润喉片。对于大部分一般症状都能得到缓解。如果连服 3 天不起任何作用,则需要改弦更张,另求他法!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足心热验方三物黄芩汤

手足心有发热感觉。见《丹溪心法·发热》。多由阴虚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平素即有患虚热者,邪热内伏,邪热久羁而造成阴津暗耗,阴虚血燥。 三物黄芩汤出自《千金要方》,组成是黄芩、苦参各二两,干地黄四两。为粗末,水煎,分二次服。治产后受风,四肢烦热,但头不痛者。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类聚方广义》:“治骨蒸劳热(肺结核)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颇甚,口舌干涸,心气郁塞者。治夏手掌足心烦热难忍,夜间尤甚而不得眠者。治诸失血之后,身体烦热倦怠严重,手掌足心热更甚,唇舌干燥者”。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33 岁妇女。4 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苦于手足灼热,发烧不眠。别无痛苦。用三物黄芩汤 1 周,能眠 6-7 小时,手足烦热亦奏效”。 另外,三物黄芩汤不仅治疗产后虚热,而且对多种虚热疑难杂症有效。具体应在医生辨证下应用,不要擅自服药!

张广庆

住院医师

其他医院

16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