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常识
概念: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者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一般口腔温度超过37.3℃则定为发热。
分类:将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形成体温曲线。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1、稽留热,是指体温维持在39~40°C以上数天,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C。2、弛张热,指体温常在39°C以上,波动幅度较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体温以上。3、间歇热,体温快速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快速降到正常水平,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二者反复交替出现。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到39°C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无一定规律。
分级:发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按程度分为四级,即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1.低热:体温37.5--38摄氏度;2.中度发热:体温38.1--39摄氏度;3.高热:体温39.1--41摄氏度;4.超高热:体温41摄氏度以上。发热体温的测量一般在口腔舌下,腋窝下或直肠温度,检测体温时时间一定足够长,否则影响体温的测量结果。
向本文作者提问

朱国礼主治医师
郑州市第一按摩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8823|响应时长722分钟
擅长:常见病:头痛,眩晕(头晕眼花),失眠及胃炎,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疾病和颈肩腰腿疼; 尤其擅长儿童常见病:生长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脑炎后遗症以及小儿内科感冒,咳嗽,腹泻等常见病的诊断治疗。
¥9起
问医生
#发热#发热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