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发表人:
楼鹏
阅读量:
1453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站式微创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形成血栓。急性期血栓脱落可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慢性期出现血栓后综合征(PTS),如下肢水肿、皮炎、色素沉着、静脉性跛行、静脉性溃疡等。 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多采用抗凝及溶栓等保守治疗,而手术方式则多为传统的切开取栓术。单纯抗凝、溶栓治疗,静脉再通率低,可导致PTS发生。传统手术取栓可迅速解除深静脉梗阻,但手术损伤静脉内膜,极易继发血栓形成,因此传统取栓手术目前仍存在争议。 我科借鉴国内外知名血管外科中心的经验,提出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一站式微创治疗理念,采用分阶段、多步骤、程序化的手术策略来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 第一阶段,微创手术下行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的导管直接溶栓或吸栓,优点:手术时间短,疗效快,在一次导管操作后,常可完全或大部分清除血栓,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最大可能降低静脉血栓后综合症的发生率。 第二阶段,溶栓完成后,再次手术明确治疗效果,同时寻找可能的致病原因,如:静脉受压迫导致静脉回流受阻(Cockett综合征)等。一旦发现后予以积极的腔内治疗,防止病人出现病情反复。 第三阶段,取出下腔静脉滤器,调整口服药物,实现病人治疗效果最佳化。 研究显示:这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要远远优于传统抗凝、溶栓治疗,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1年后随访示,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这其中78%的患者维持静脉通畅。
楼鹏
住院医师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4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是指可以引起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脑血液供应的主渠道是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其中两侧颈动脉为脑组织供血,占人脑所需血液的 80%以上。一旦颈动脉出现狭窄、闭塞,又没有足够的侧支循环血管代偿供血,就会引起相关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对人造成较大的死亡威胁。 颈动脉狭窄患者早期大多无症状,偶有突然出现的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短暂性失明,失语等。这些症状大多很快消失,很难引起注意。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目的是防止脑缺血的发生。主要治疗方法有卒中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目前我科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颈动脉狭窄的标准治疗,可以有效的解决动脉狭窄、满足头部的血供需求改善症状。能彻底清除血管内沉积的“垃圾”以预防中风,并能有效解除血管狭窄、闭塞引起的脑缺血症状等,其术后效果及远期通畅率均得到国际公认。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相对来说创伤较少的治疗方法,在局麻条件下完成治疗。对于病变部位较高或较低,手术不可及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全麻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更有优势。
楼鹏
住院医师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4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近年来大规模人群研究显示: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男性为40%,女性为32%,合并静脉性溃疡者高达4%。静脉曲张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影响美观;下肢肿胀、脚踝肿胀明显;小腿及脚踝、足背皮肤色素沉着;下肢瘙痒、脱屑、湿疹;进而出现曲张血管破裂出血,下肢难愈性溃疡等。目前手术方式包括:传统手术、静脉内热消融治疗、硬化剂治疗、激光治疗等。 我科承担国家级项目:零切口治疗静脉曲张,手术局麻进行,术后病人既可下床活动,正常饮食,次日出院。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无痛、零切口,美观,恢复快等优点。比起激光治疗仪、射频消融等,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特别是患者自费的费用。
楼鹏
住院医师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45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