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代表人物
符号互动论是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有学者把符号互动论分为两派一是芝加哥学派(布鲁默、库利、米德、杜威等),另一是艾奥瓦学派(库恩、威因斯坦等)。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基本假设
-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
-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
-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主要观点
- 心智、自我和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三者形成、维持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如果某人没有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其心智与自我乃至社会则处于混乱之中,即失去存在的依据。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是通过自然语言进行的。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
- 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与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的外化过程。内化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它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
-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主我是主动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控制,前者是行为的动力,后者是行为的方向。
- 社会代表人际相互作用的组织与结构。社会与个人是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互相影响和制约的,社会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塑造”个人,影响个人的心智与自我发展,而个人又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维持与改造社会。
- 行为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己“设计”的。个体在符号互动中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事,在此限度内,个体可依照自己的目的行动。
- 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的定义制约。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个体不断地解释所见所闻,对各种事物赋予意义。这种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双方的身份及其意义是个重要问题,身份及其意义也存在于互动过程中。

文章 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阿片奏药物脱瘾的替代性治疗药物有哪些?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压力和生物钟如何影响睡眠?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SSRI 或增加儿童和青少年 2 型糖尿病风险?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偶尔表达委屈,并不一定会让别人烦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听说吃这些可以促进胎儿发育,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生?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为什么一定要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如何逐渐减少抗精神病药物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分类概述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