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窝的“小脾气”,也可能有大危害
不少人都有赖床的习惯,尤其是到了冬天,热呼呼的被窝,可比空调、热水澡都要来得温暖、舒适,每天起床那难舍难分的劲儿啊,分分钟都是一场身体与被窝的“不忍离别”。我们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与被窝相伴的。
你知道吗?其实被窝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气候,就像它的小脾气一样,如果哪里让它“不满意”了,它就让你睡不好,不仅会影响睡眠的深度、时长,甚至对我们的脑血管健康都是有影响的。
被窝的“小脾气”--被窝气候
被窝气候是指人在睡眠时被窝里独特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环境,不同的“被窝气候”,对人们睡眠的持续时间、睡眠深度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创造最舒适的“被窝气候”,以保证睡眠质量,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温度:专家认为,室温在20-23摄氏度最适宜人的睡眠,但室外温度、卧室温度及被窝温度并非是绝对的正比关系,只有被窝温度适宜才更直接有利于睡眠。研究表明,被窝温度在32-34摄氏度左右是最适宜入睡的。
湿度: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但人在睡眠中因汗液的蒸发,被窝湿度常常高于60%,使皮肤受到刺激,影响睡眠深度,因此,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以保持干燥。
气流:医疗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最舒适的被窝气候要求有0.2米/秒的微气流。一般来说,只要睡眠时被子没有裹成“筒状”,被子与身体间有一定的空间,并在肩以下垫被与盖被间留1-2处小缝隙,基本上就达到了令人体舒适的“微气流”标准。
被窝气候对脑血管的影响
冬天里,很多人有使用电热毯的习惯,相较于空调,电热毯才是真正调节“被窝气候”的辅助工具,这被窝暖和固然睡得舒服了,但如果温度过高,却也会带来反效果。
因为被窝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一方面过高的温度会让身体的水分被过度蒸发,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为了避免起夜,睡前不敢喝水,使身体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这时血液黏稠度的增加,更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
同时,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过高的被窝温度让被窝内外的温差变大,突然的寒冷刺激会致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而加速的血流有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的危险。
所以对于喜欢使用电热毯取暖的朋友,睡前打开的电热毯,等被子暖和了就关上,不要通宵使用。如果房间开着空调,起夜时要套上厚衣服,注意保暖,避免严寒刺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