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科普之抗血小板药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为P2Y12 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 P2Y12 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 ADP 介导的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的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
 

两者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等患者发生血栓形成事件。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1、起效时间

替格瑞洛起效更快,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能够快速起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氯吡格雷起效相对较慢。

2、服用剂量频次

氯吡格雷的半衰期为6小时,而替格瑞洛的半衰期为7.2小时。

但是,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与P2Y12 受体为不可逆结合,而替格瑞洛与P2Y12 受体为可逆结合。

因此,氯吡格雷每天服用次数为一次,而替格瑞洛每天需服药两次。

5、其他不良反应

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中,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呼吸困难挫伤鼻出血,这些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

6、药物相互作用

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物,其部分地通过 CYP2C19 代谢为其活性代谢物,服用抑制此酶活性的药物可能降低氯吡格雷转化为活性代谢物的水平。因此不推荐联合使用强效或中度 CYP2C19 抑制剂比如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西汀、氟伏沙明、环丙沙星、卡马西平等。

替格瑞洛主要经CYP3A4代谢,少部分由CYP3A5代谢。合并使用CYP3A抑制剂合并使用可使替格瑞洛的Cmax和AUC增加,因此,应避免替格瑞洛与CYP3A强效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等联合使用。而合并使用CYP3A诱导剂可使替格瑞洛的Cmax和AUC分别降低,因此应避免与CYP3A强效诱导剂如地塞米松、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联合使用。

7、关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PLATO在一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研究显示,替格瑞洛组的血肌酐显著升高的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在联用 ARB 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氯吡格雷治疗组,替格瑞洛组血肌酐升高 > 50% 的比例、肾相关不良事件、肾功能相关不良事件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首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8、关于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使用替格瑞洛可使痛风风险增加。痛风是替格瑞洛治疗时易见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替格瑞洛的活性代谢产物影响尿酸的代谢有关。因此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氯吡格雷。

9、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前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计划行 CABG 患者,正在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的患者,术前无需停药;正在接受 P2Y12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考虑在术前停用替格瑞洛至少 3 天,停用氯吡格雷至少 5 天。

10、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

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可能导致缺血时间的发生,为了克服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或换为替格瑞洛是常见的选择。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存孝·主治医师
王存孝主治医师可处方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30640|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体检报告的解读,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社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
¥30
问医生
#概述#诊断#合理用药#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 NOS#慢性肠道缺血综合征#吡啶斯明中毒
阅读数 9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7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