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临床分型按其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 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
- 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 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发作;
- 急性型:急性起病,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上述各型可相互转化。
2.临床严重程度
- 轻度:腹泻<4 次/日,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贫血无或轻,血沉正常。
- 重度:腹泻>6 次/日,有明显黏液脓血便,体温>37.5℃、脉搏>90 次/分,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 中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3.病变范围
4.病情分期
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很多患者在缓解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加重症状,使疾病转为活动期。
【并发症】
(一)中毒性巨结肠(toxic megacolon)约 5%的重症 UC 患者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此时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肌神经丛,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致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为最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而诱发。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血白细胞显著升高。X 线腹部平片可见结肠扩大,结肠袋形消失。本并发症易引起急性肠穿孔,预后差。
(二)直肠结肠癌变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幼年起病而病程漫长者,病程>20 年的患者发生结肠癌风险较正常人增高 10~15 倍。
(三)其他并发症结肠大出血发生率约 3%;肠穿孔多与中毒性巨结肠有关;肠梗阻少见,发生率远低于 CD。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血红蛋白降低反映贫血;白细胞数增加、血沉加快及 C-反应蛋白增高均提示 UC 进入活动期。
(二)粪便肉眼观常有黏液脓血,显微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应注意通过粪便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三)自身抗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和酿酒酵母抗体(ASCA)可能分别为 UC 和 CD 的相对特异性抗体,如能检出,有助于 UC 和 C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结肠镜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尸,检查时,应尽可能观察全结肠及末段回肠,确定病变范围,必要时取活检。UC 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从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扩展,内镜下所见黏膜改变有:①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②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和多发性浅溃疡;③慢性病变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炎性息肉及桥状黏膜,在反复溃疡愈合、瘢痕形成过程中,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
(五)X 线钡剂灌肠主要 X 线征有:①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糙呈毛刺状或锯齿状以及见小龛影,亦可有炎症性息肉而表现为多个小的圆或卵圆形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可呈铅管状。结肠镜检查比 X 线钡剂灌肠检查准确,有条件宜作结肠镜全结肠检查,检查有困难时辅以钡剂灌肠检查。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不宜做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文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糜烂性胃炎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糜烂性胃炎-3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