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
每年公历 12 月 22 日或 23 日,表示冬季的寒冷将要到来。此时处于太阳黄经 270 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的辐射量和口照时数到达最低点。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故又称它为日短至。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时期,阴极而生阳。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一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由于冬至阳生,所以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养生要领
冬至时分,更应当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因为从冬至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心态平和,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成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软。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
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圣先贤倡导冬季“欲不可纵”。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冬季更要养血固精。
冬至衣着要领
穿衣保暖,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当人体穿上衣服后,便处在一个温度比室温高,变化比室温小的气层里的衣服不能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也不能保存人体中的热量。衣服只是使身体周围有一层温暖的空气,使身体向外的散热暂时减慢。据测定,人体穿衣后,平均能保存由传导和辐射而散发的全部热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注意衣服的保暖性,对于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发,御寒保暖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的特点是寒冷,尤其是北方,天寒地冻。南方气温虽不算低,但寒温不定,且室内室外一样冷,常有阴雨浓雾,空气潮湿,因此我们早就养成了通过衣服来抵御寒冷。尤其是老年人,体质普遍较差,自身活动能力及抗寒能力减弱。大多数老人自感冬季寒冷难耐,保暖成了头等大事,穿着稍薄,就很易受凉感冒,从而继发他病。因此老人选择冬装,第一原则就是要注重防寒保暖功能。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乏力的现象,宽大松软、穿脱方便也很重要。有关节炎、风湿病患者,可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
冬至起居养生须知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主要是因为“冬揸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