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促使游离脂肪酸(FFA)输送入肝脏增多;②线粒体功能障碍,FFA 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和β氧化减少,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③肝细胞合成 FFA 和甘油三醋增多;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不足或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酯运出肝细胞减少。上述因素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第二次打击是脂质过量沉积的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介质的产生,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从而产生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病理】NAFLD 的病理改变以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根据肝内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将 NAFLD 分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肝小叶内>30%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以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可将脂肪性肝病分为轻、中、重三型。不伴有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及纤维化。脂肪性肝炎:腺泡 3 区出现气球样肝细胞,腺泡点灶状坏死,门管区炎症伴(或)门管区周围炎症。腺泡 3 区出现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可扩展到门管区及其周围,出现局灶性或广泛的桥接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肝小叶结构完全毁损,代之以假小叶形成和广泛纤维化,为小结节性肝硬化。根据纤维间隔有否界面性肝炎,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脂肪性肝硬化发生后肝细胞内脂肪变性可减轻甚至完全消退。
【临床表现】NAFLD 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常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症状。严重脂肪性肝炎可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常规体检部分患者可发现肝大。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则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相似。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酞转肤酶(γ-GT)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通常以 ALT 升高为主。部分患者血脂、尿酸、转铁蛋白和空腹血糖升高或糖耐量异常。肝硬化时可出现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
(二)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病重要而实用的手段,其诊断脂肪性肝病的准确率高达 70%~80%左右。CT 平扫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 CT 平扫密度比值≤1 可明确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根据肝/脾 CT 密度比值可判断脂肪性肝病的程度。
(三)病理学检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确诊 NAFLD 的主要方法,对鉴别局灶性脂肪性肝病与肝肿瘤、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和糖原贮积病等有重要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治疗
(一)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和危险因素予以治疗,对多数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有效
(二)药物治疗单纯性脂肪肝性肝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对于脂肪性肝炎可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 E、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以减轻脂质过氧化。胰岛素受体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用于合并 2 型糖尿病的 NAFLD 患者。伴有血脂高的 NAFLD 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降血脂药物,但需要检测肝功能,必要时联合用护肝药。进展到肝硬化时,治疗详见本篇第十五章。
(三)患者教育 1.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是治疗肥胖相关 NAFLD 的最佳措施。因体重下降过快,可能会加重肝损伤。故减肥过程中应使体重平稳下降,注意监测体重及肝功能。2.注意纠正营养失衡,禁酒,不宜乱服药,在服降血脂药物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
【预后】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如积极治疗可完全恢复。脂肪性肝炎如能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多数能逆转。部分脂肪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其预后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相似。
文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糜烂性胃炎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糜烂性胃炎-3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