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该成为家中常备药
有的人习惯在家里的药箱中预备些药品,以防万一出现头疼脑热、感冒、腹痛的情况,可以应急使用。家庭药箱常备的药种类往往因人而异,不管备哪些药,有一种药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切不可随意使用,那就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即前面提到的由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产生的;以及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它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半合成品。抗生素又与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抗菌药和喹诺酮类抗菌药),共同组成抗菌药这一大类。
生活中我们习惯把抗生素叫做“消炎药”,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科学。因为炎症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它可以为分为很多类型。可以是细菌感染性炎症、病毒感染性炎症、创伤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炎症等等。在诸多类型的炎症中,抗生素仅仅针对细菌(或真菌)感染产生的炎症有效。所以消炎≠抗菌。把消炎药作为抗生素的代称,只会让人望文生义,误认为炎症必定需要使用抗生素。
以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例,有统计指出,约70%~8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另有20%~30%是由细菌引起。可见其中大部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人得了感冒,多数会出现鼻部、咽喉部的炎症反应,比如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等局部症状,以及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面对这种情况,只有20%~30%的细菌性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而大部分情况,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然而,抗生素滥用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有医学研究者指出,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抗生素滥用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细菌耐药。
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举个例子,原本使用青霉素能够杀灭的细菌。在获得耐药性后,青霉素就不再能够杀灭这种细菌,或者效果不如原来那么彻底了。这种情况当然还可以改用其他类型的更加有效的抗生素,但在此过程中,感染耐药细菌的患者的治疗费用会因此增加,治疗时间也会因此延长,生病所需的康复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了。这一情况如果出现在原本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如重症住院的患者身上,一旦感染耐药细菌,治疗也就更为困难,其最终结果有可能是危及生命的。
在我们临床上,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抗生素,不管是口服,还是注射给药。如果不能按照抗生素的使用适应症规范使用,原本不须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却使用了抗生素;抗生素在达到疗程前过早中断;以及主观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低于有效剂量);未按照医嘱,不规律地使用抗生素。这些都属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都有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即便按照规范使用,抗生素仍然有可能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不良反应。这部分情况虽然发生概率不高,但还是要求我们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过敏,轻症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眼结膜充血,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除此之外,尚有可能出现,胃肠道的不适反应,转氨酶升高,肝肾功能损害等。再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存在耳毒性,造成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四环素可造成“四环素牙”(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喹诺酮类抗生素会造成软骨损害,因此18岁以下人群禁止口服或注射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也可导致人体内的菌群失调,以及造成二次感染;怀孕期、有怀孕计划的适龄女性,更应该关注药物对胎儿潜在的危害。
然而,仍有部分人习惯于在家中储备抗生素,觉得去医院看病,医生开的也是这些药,自己下次出现类似症状,当然可以拿出来服上几片。还有的人,在医院就诊时,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或者要求医生开好的、贵的抗生素。也有的人发现家人出现了身体不适,症状和自己之前的很像,就把自己的药“分享”给家人……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没有经过医生诊断之前,擅自服用抗生素,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延误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对于抗生素,我们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地使用。以下是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分享: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记得按时服药;
不要擅自中断治疗或减少抗生素的剂量;
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或医务人员。
向本文作者提问

陈威主治医师
温州市洞头区元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35903|响应时长3分钟
擅长:社区全科医学。 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呼吸道感染、胃病、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骨及关节疾病,常见皮肤问题,一般外伤及手术切口护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诊疗及随访管理。 综合医院的挂号指导(相关症状应该挂哪个科)。 检查、化验、体检结果解读。 常用药品、保健品使用指导。
¥9起
问医生
#概述#合理用药#未成年#成年人#感冒#头痛原因待查#产后腹痛病
阅读数 6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发生在哺乳期的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鼻塞、咽喉痛等通过休息及对症治疗,可痊愈,一般预后良好简介哺乳期感冒是指发生在产后哺乳婴幼儿时期产妇所患的感冒,该疾病的表现与发生于普通人的感冒相类似,也有发烧、流涕、咳嗽、咽喉肿痛等表现,普通感冒常为自限性,一到两周往往可以自愈。流行性感冒通常症状要严重,容易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要注意避免传染给婴儿。服用药物可以加快疾病痊愈进程,及时规范治疗,疾病预后较好,后遗症。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流行性感冒有并发肺炎、心肌炎等风险,增加治疗难度,也可危及生命。症状表现:哺乳期感冒常以发烧、流涕、咳嗽、咽喉肿痛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出现,如消化良、头晕、乏力等。诊断依据:当哺乳期女性出现发烧、流涕、咳嗽、咽喉肿痛时可初步诊断本病。并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感染源,判断是否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哺乳期感冒有哪些类型?目前尚对哺乳期感冒的分型。是否具有传染性?部分有,流感病毒导致的流行性感冒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可通过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或触摸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也可导致感染。怎么预防?1.日常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必须去时候应佩戴口罩,并勤洗手,居住环境应多通风,有助于预防流感病毒感染。2.哺乳期感冒时,患者应暂时与婴儿隔离,避免传染给婴儿。是否常见?是,哺乳期感冒在哺乳期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23.7%[1]。是否可以治愈?是,哺乳期感冒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基本可完全治愈,但需要警惕哺乳期女性免疫力较弱,流行性感冒应及时规范治疗,避免发生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