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什么?

      丹毒是皮肤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有一定的传染性,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蔓延迅速,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皮肤浅层淋巴管网及周围软组织炎症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多由于细菌通过皮肤微小损伤侵入机体,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部分患者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丹毒好发于颜面部及小腿,其中小腿丹毒常由足癣诱发,而面部丹毒与面部皮肤轻微损伤,或抠鼻、拔鼻毛损伤鼻黏膜有关。此外,机体抵抗力低下如近期过度疲劳、营养不良者也易发病。该病预后良好,其治疗强调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情迁延,可能会出现脓肿败血症甚至发生肾炎等并发症。

向本文作者提问
刘亚民·主治医师
刘亚民主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胸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16766|响应时长18分钟
擅长:擅长心胸外科相关疾病,如肋骨骨折,气胸,肺大泡,食管癌,肺癌,胸腔积液,肺炎,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相关疾病。
¥25
问医生
#检查#病因#诊断#产后丹毒#外耳丹毒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多为面部、下肢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常引发坏疽、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细菌感染引起,治疗首选青霉素简介丹毒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影响被感染部位的皮肤表层、皮下组织(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常见感染部位是面部和下肢(小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周围扩大。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头痛、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面部和下肢有边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周围扩大。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头痛、发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总数增高,粒细胞增高明显,血沉可增快。丹毒有哪些类型?根据皮损表现分为:水疱型丹毒大疱型丹毒脓疱型丹毒根据皮损发展特点及发作次数可分为:游走性丹毒复发性丹毒是否具有传染性?有传染性,丹毒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部位侵入机体引起感染。接触丹毒患者或换药前后,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发现后积极进行治疗,一般都可治愈。如治疗及时,可发生皮下脓肿、肾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刘亚民·主治医师刘维达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