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斜视手术时机?

住院医师李双君·李双君,住院医师,周口市中心医院,眼科
住院医师李双君
李双君,住院医师,周口市中心医院,眼科

很多家长认为:斜视不影响向孩子的吃喝玩耍,手术早做、晚做都一样。也有的家长不愿给患儿做斜视手术,怕孩子小,承受不了手术,等长大以后再说。那么需做斜视手术的儿童选择什么时机手术为好呢?从视觉发育来看,儿童0~3岁是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8岁是敏感期,如在此年龄内出现斜视,不巩固的双眼视易遭破坏,继之形成单眼视。

 
  同样在这一时期,如能及时矫正偏斜的眼位,视网膜对应的可塑性很大,双眼视可以重新建立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牢固的异常视网膜对应形成,即使手术矫正偏斜的眼位,也难以形成和重建双眼单视。手术的作用仅能达到改善外观。儿童斜视手术的目的不仅是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视功能的治愈。所以临床上对于共同性斜视患儿只要双眼视力基本平衡或接近正常,能配合斜视检查,建议早期手术,一般以3~6岁为宜。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患儿,应尽早手术为宜。因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发病早,斜视所致代偿头位长期存在,将导致脊柱弯曲和面部不对称,至成年人将无法恢复。早期手术可给儿童创造正常双眼视觉发育的条件。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儿,首先应治疗各种原发病,经保守治疗,观察斜视的变化约半年,待斜视稳定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婴儿#儿科#小儿症状#斜视#外斜视#斜视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由控制眼球的眼外斜肌肌力平衡导致的典型症状是斜视、头痛、眼痛、恶心等治疗手段有光学治疗、视功能矫正训练和手术治疗简介外隐斜是根据眼球偏斜方向分类的一种斜视,即角膜垂直子午线上(12点钟方向)斜向颞侧的称为外隐斜。可以是单只眼睛,也可以是双眼。发病机制主要是控制眼球旋转的眼外斜肌肌力平衡。主要以斜视、头痛、眼痛、恶心为主要症状,治疗的手段有光学治疗、药物治疗、视功能矫正训练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症状表现外隐斜典型症状为斜视,伴有头痛、眼痛、视物模糊以及恶心等症状。诊断依据根据斜视、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和恶心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眼科检查存在视物斜视的现象,即可确诊。外隐斜有哪些类型?根据疾病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分开过强型外隐斜集合足型外隐斜基本型外隐斜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多见于未矫正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通过光学治疗、药物治疗、视功能矫正训练和手术治疗。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住院医师李双君·李双君,住院医师,周口市中心医院,眼科朱德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