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乙肝需要治疗?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将近八千万乙肝患者,这些患者中,大多数是乙肝携带者,并非乙型肝炎的患者,经常有人在治疗乙肝方面很迫切,也有些人在治疗乙肝方面不及时,最后发展成为乙肝肝硬化,出现了诸多并发症。
那么哪些乙肝患者需要治疗,哪些人不需要治疗呢,中国有相应的指南。其中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的项目中,两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以上两个指标如果高于正常,都可以说明肝脏细胞以及肝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其中谷丙转氨酶提示肝脏的急性炎症;谷草提示肝脏疾病的预后,如果长期持续的谷草升高,表明患者可能形成慢性肝炎,可能预后偏差。以上两个指标是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关键信号。一旦以上两个酶的数值高于正常两倍,则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夫酯等一类药物。另外一个关键性指标是:经过肝胆彩超或者CT、核磁证实的肝脏形态学改变;比如说肝脏体积变小、门脉扩张、肝腹水、肝脏内存在大小不等的肝脏结节等,则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另外就是消化道内镜检查,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也间接说明存在门脉高压的情况,则需启动抗病毒治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抗病毒药物不能随意停用,在抗原没有转阴以前,一旦停用抗病毒药物,病毒复制可能反弹,可能引起肝脏急性病变,所以乙肝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也不能随意停用。需要有可靠的停药指标,在医生指导下,才可以停药。所以掌握好何时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对于乙肝患者非常重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把握,规律性使用药物。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恩宁主治医师
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消化科
好评100%|接诊量45819|响应时长119分钟
擅长:口臭、胃病、胃炎:腹痛、胃痛、胃胀、口臭、烧心、反酸、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消化不良、厌食、乏力、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胃热、肝胃不和;胃火大:肠炎、拉肚子、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肠胃炎、腹泻、拉肚子、五更泻、腹痛,肝胆疾病、脂肪肝、胆囊炎、慢性乙肝、乙肝、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乙肝,肝硬化、阳痿、早泄、性欲减退硬度不足、时间短。
¥15起
问医生
#概述#预防#普通内科#慢乙肝#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急性损伤生活中非常常见,主要依靠体液、血液传播通过疾病预防和药物治疗,预后较好简介急性乙肝,即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于近期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HBV),造成肝脏急性损伤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症状,半数患者可症状,故部分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感染了肝炎病毒。本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如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和母婴等方式传播,急、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本病的传染源,预防当可造成疾病的传播,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1]。治疗及时,预防得当,预后较好。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症状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依据本病主要是通过病史(是否有乙肝患者接触史)、症状(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体征(肝肿大,压痛,脾肿大等)及血液生化检查,显示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进行诊断[1]。急性乙肝有哪些类型?根据有发生黄疸分为2类[1]: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本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等)、体液传播(如唾液、汗液、精液等)、母婴传播(如胎盘、分娩、哺乳等)[1]。怎么预防?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做好血源监测,避免血液传播。推广一次性治疗用品(比如注射器、注射针头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比如手术刀片)要严格消毒灭菌。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以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安全的性行为,尽量固定一个性伴侣,且做好性生活中的保护工作(比如佩戴安全套),及时进行身体检查。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1~59岁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