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预防
可以降低心衰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面来预防心衰。
戒烟
研究表明,吸烟与心室壁变厚以及射血分数下降存在关联,进而会导致心脏病或心衰。这种影响与烟龄及吸烟量的累积相关。烟龄、吸烟量累积程度越高,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就越大,发生心脏损伤的风险越大。
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损伤是可逆的,戒烟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逐渐恢复到不吸烟者的水平。
避免酗酒
酗酒也是心脏扩大的一个因素。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容易引起酒精性心肌病。如果是酗酒引起的心脏扩大、心衰,治疗的首要措施就是戒酒。在心功能稳定的时候,并非必须戒酒,但是不建议多喝。
但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少量饮酒或许有可能降低心衰风险,但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日饮酒1份(约含 14 克酒精,或一杯 125 毫升的葡萄酒),可降低心衰风险,这种作用在男性中会更显著,可能是因为男女酒精代谢有差异。
适当锻炼
适当锻炼身体能减少心衰风险。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轻量运动也能降低心衰风险:每周 150 分钟适度运动、或每周 75 分钟高强度运动的参与者,心衰风险降低 33%;适度运动不到 149 分钟、或高强度运动不到 74 分钟,心衰风险降低 20%;每周增加 4 次 30 分钟的步行运动,可减少 12% 的风险。
健康饮食
饮食方面,若想预防心衰,需要限制盐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甜食,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盐摄入过多会增加身体水分潴留,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饮食需要多样化,多食用碱性食物,如豆类、奶类、蛋清、水果、蔬菜、海带、茶叶等,少食用酸性食物如面粉、大米、肉类、糖、禽、鱼虾等,从而促使身体保持酸碱平衡。
另外,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避免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也可做到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预防感染
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衰的最常见诱因。肺部感染后,患者容易出现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
因此,季节交替或天气变化时,心血管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注意保暖并佩戴口罩,减少与流感和感冒病毒的接触,要讲究卫生,勤洗手,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感染。
治疗原发病
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放支架、做搭桥)治疗,瓣膜病患者及时更换修复瓣膜,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修复结构缺陷;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合理范围内;积极治疗如甲亢、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容易继发心衰的系统性疾病,均可做到对心衰的有效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