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需要长期吸氧吗?

很多心衰患者,在治疗的某个阶段,医生会建议“吸氧”。是否所有心衰患者都需要吸氧呢?是否需要长期吸氧呢?本篇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吸氧对心衰患者有什么作用?

人体维持正常运转需要不停消耗氧气,我们呼吸时,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部进入血液,由血管运输至全身,保证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需要稳定在一定水平,过低或过高都是有害的。

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因为心脏功能下降,血液无法经心脏排出,而在肺部存留过多,造成氧气进入肺部的过程出现障碍,血液中氧气减少。当血液中氧气含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患者需要吸氧,吸氧有助于将血氧含量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所有心衰患者都需要吸氧吗?

吸氧并不能直接治疗呼吸困难的症状。虽然很多心力衰竭患者有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不一定血氧含量都明显降低,对于血氧含量正常的患者,吸氧并不能缓解不适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

因此医生需要测量血氧含量,以判断是否需要吸氧治疗。通常使用指尖脉搏血氧仪进行检测,将仪器夹在手指尖,即可大致判断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更加准确的测定则需要抽取动脉血进行检测。特别说明一点,这项操作与平时验血抽取的静脉血不同,通常需要在手腕或大腿根部抽取动脉血。

吸氧通常可以通过一根鼻导管来进行,有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医生会建议使用面罩吸氧、无创正压通气甚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吸氧是“多多益善”吗?

吸氧有助于提高血氧含量,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也不是。在吸氧过程中,医生需要监测血氧水平,而且需要根据病情决定是测定指尖血氧还是抽取动脉血、以及多长时间复查,医生会根据血氧水平变化调整吸氧量。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心功能等情况好转,停止吸氧后血氧含量也可保持稳定,就不需要继续吸氧了。

有些心衰患者因为合并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或临时吸氧,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纤维化、肺栓塞气胸胸腔积液及严重贫血等。医生会根据具体疾病决定吸氧的时间及量,患者需要遵从医嘱,将血氧水平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就可以,而不需要因为心衰提高或降低目标。

有些情况需要特别注意血氧水平的控制,如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胸廓畸形及病态肥胖等。因为这些患者在吸氧量过大时,在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的同时,二氧化碳含量也增加,造成体内酸性物质过多,各个器官功能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应注意监测血氧水平,可能需要将血氧含量控制在略低于正常值的水平。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是否需要吸氧,应根据合并疾病及血氧含量决定;如果吸氧,应遵医嘱调整吸氧的量及时间,以保证效果及安全。

向本文作者提问
吕常智·副主任医师
吕常智副主任医师三甲可处方
丹东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44310|响应时长14分钟
擅长: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及冠心病,心律失常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在急性,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方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亦有较深的造诣。
¥80
问医生
#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生活科普#心血管系统#心力衰竭?#心衰
阅读数 3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加重都可引发心力衰竭以劳累后呼吸困难、心悸、乏力、水肿为特点经积极治疗可延缓心衰进程、改善心室重构简介心力衰竭是指由各种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使得心室充盈或(和)射血功能受损、心脏的泵血量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瘀血、器官组织供血足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的症状表现是呼吸困难、法进行体力活动和体液潴留的水肿、肺淤血等。症状表现: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水肿等。诊断依据:心力衰竭需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主要诊断依据为原有基础心脏病的证据及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有哪些类型?1.按照衰竭的心室左右同区分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2.按照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区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照心脏射血分数的多少区分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射血分数<40%;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射血分数≥50%。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35~74岁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该病法治愈,经积极治疗后可缓解症状,减缓心衰进程,急性心衰的患者可转为慢性心衰,发病后需终身治疗。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吕常智·副主任医师刘文玲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