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腔隙性梗塞的可能机制(四)
导致腔隙性梗塞的可能机制(四)
(四)内源性小血管病变:内源性小血管病变包括脂质透明变性或纤维蛋白样坏死,可能导致弥漫性血管屏障破坏。 如果这发生在小动脉水平,则血浆流体组分将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中,导致小动脉腔变窄,血管壁增厚,并最终导致继发性腔闭塞和脑梗塞。尽管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内源性小血管病变仍是腔隙性缺血性卒中的最常见原因。 费舍尔(Fisher)将小动脉中的脂质透明变性归因于高血压。费舍尔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工作时,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不佳,他可能已经看到一些特别严重的高血压病例。当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高血压在非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同样常见;也有许多腔隙性卒中患者血压正常。同样,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在腔隙性卒中和其他缺血性卒中一样频繁。
#老年#概述#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腔隙性梗塞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常引发肾脏、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终身服药简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确诊。糖尿病有哪些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以上三种类型外,其他糖尿病的总称)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11.2%。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维持患者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情况控制好,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