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治疗药物
一旦被诊断为冠心病,无论是否手术,都要开始服药,并且要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
除了可能要服用降血压、降血糖药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针对冠心病的 6 大类药物。
药物如何发挥作用?
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冠状动脉内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是造成冠脉狭窄的主要原因。当狭窄严重、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肌出现缺血损伤,引起“心绞痛”症状。更危险的是,斑块突然破裂,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堵塞、血流中断,心肌出现严重缺血和不可逆转的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在上述不同环节中发挥作用,因此可以预防血栓、减少心肌梗死,并减轻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用药包括哪些?
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是冠心病的基本用药之一,阿司匹林就属于这类药物。
冠心病患者要遵医嘱坚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原因是,血栓是导致冠状动脉、脑血管等堵塞的“罪魁祸首”,这类药物能阻止血栓形成,坚持服药可以降低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风险,也会降低死亡风险。
调脂药物
确诊冠心病后,无论血脂是否升高,也要遵医嘱坚持服用调脂药物,主要包括:
他汀类药物,药名中大多带有“他汀”,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是最常用的调脂药。
其他调脂药,如贝特类药物(药名中多数带有“贝特”,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例如依折麦布)、烟酸、鱼油制剂等。服用他汀血脂控制不佳、或者不能服用他汀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
调脂药物的作用主要是两方面:
降低血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是导致冠心病最主要的原因。
他汀类药物还能使血管壁上的斑块稳定,避免它破裂,这就避免了后续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堵塞。
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的药名中常带有“洛尔”,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包括规律发作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康复期以及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只要没有禁忌证,一般都要服用。
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以下作用: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无法满足心肌需要,会导致心绞痛症状。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肌耗能,由于心脏舒张时间变长,也可以有更多血液在舒张期流向心肌,因此有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微观结构会出现病态变化(心肌重塑),使心功能变差、出现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止心肌重塑,用于心力衰竭者可以延缓心功能恶化。
硝酸酯类药物
这类药物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液供应,从而减轻心绞痛症状,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类。
在心绞痛发作时紧急使用的硝酸甘油属于短效药物,用后几分钟内起效。医生还可能建议日常规律服用长效药物,以预防心绞痛发作,并减轻疼痛。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药名通常带有“普利”,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 的药名常带有“沙坦”。这两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还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重塑。
如果冠心病患者同时患有心力衰竭、高血压,或者曾发生过心肌梗死,医生常会选用这两类药物之一。伴有心力衰竭者使用它们,死亡率会明显降低;发生过心肌梗死者,这两类药物也能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减少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和死亡。
钙通道阻滞剂
这类药物的名字常带有“地平”、“帕米”,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下面几种情况下,医生可能推荐使用: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因为禁忌证或副作用而不能用β受体阻滞剂。
单用β受体阻滞剂时仍有心绞痛,可能会加钙通道阻滞剂。
医生判断心绞痛由血管痉挛所致(变异型心绞痛)。
有什么新药物?
新药物 PCSK 9 抑制剂为什么可以降脂?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 9)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脂药物,注射使用。
PCSK 9 抑制剂为什么可以降脂?先要从 PCSK 9 说起。肝脏中有种蛋白质(受体)能够帮助清除“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是,另一种名为 PCSK 9 的蛋白质会破坏它,间接导致 LDL-C 升高。PCSK 9 抑制剂会阻止 PCSK 9 蛋白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液中 LDL-C 的含量。
哪些药物可用?
国外已经有两种 PCSK 9 抑制剂在使用,分别是依洛尤单抗和阿利珠单抗。其中,依洛尤单抗 2019 年刚刚在中国上市,阿利珠单抗正在审批中,2020 年可能会被批准在中国上市。
哪些情况可用?
如果口服他汀等调脂药物后,LDL-C 仍然偏高,或者因为副作用或其他原因无法使用其他调脂药,可以选择 PCSK 9 抑制剂。
有什么效果和不良反应?
PCSK 9 抑制剂可以使血液中的 LDL-C 含量降低 39.2%~61%,从而使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或者因为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 48%。
这类药物上市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目前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后疼痛,此外,有些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