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一)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病的定义: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病是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胃粘膜损伤,包括糜烂、溃疡、出血、穿孔和狭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止痛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溃疡发病率为15%~30%,胃溃疡的发病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病因:

1.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联合糖皮质激素和抗凝剂;

2. 幽门螺杆菌感染

3. 60岁以上合并其他潜在疾病,或有消化性溃疡史等高危因素。

向本文作者提问
毛家玺·主治医师
毛家玺主治医师三甲可处方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1834|响应时长143分钟
擅长:擅长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功能异常,肝囊肿等常见肝胆疾病的诊治,以及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治疗。
¥50
问医生
#概述#普通内科#消化内科#药物治疗#胃粘膜肥厚#胃粘膜病变#急性糜烂性胃炎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发生于胃部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并积极治疗原发病简介肉芽肿性胃炎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层或深层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其致病原因可能与局部感染、异物入胃、消化道其他部位的肉芽肿病等因素有关。肉芽肿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具有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贫血等,需经影像学检查及胃镜检查来确诊,检查可见胃黏膜炎症、水肿和纤维化,可以引起黏膜层或胃壁其他各层增厚、胃腔狭窄。本病大部分患者可治愈,一般预后良好。肉芽肿性胃炎在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病重、年老体弱者法耐受手术时,可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并且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状表现:肉芽肿性胃炎的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贫血等。诊断依据:依据腹痛、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贫血等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及胃镜检查可见病变部位黏膜充血水肿、结节状隆起、胃腔变狭窄等表现,即可诊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为临床少见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是否可以治愈?大部分患者可治愈,通常需进行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通常需进行手术治疗,病重、年老体弱者法耐受手术时,可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同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毛家玺·主治医师陈红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