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作为我国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概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其中,PCI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二、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
1. 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等介入治疗时,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抗凝药物:部分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等介入治疗时,还需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3. 溶栓治疗:对于发病时间< 12 小时的STEMI患者,需接受溶栓治疗,以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恢复心肌血流。
三、出血事件的应对
部分冠心病患者在PCI等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出血事件,如消化道溃疡出血等。此时,应立即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并进行紧急止血处理。同时,监测血红蛋白变化,若无继续下降,可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抗凝治疗。待出血病情稳定3-5天后,可先恢复服用氯吡格雷,然后酌情恢复服用阿司匹林。
四、华法林治疗的患者
对于服用华法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等介入治疗前,应将华法林减量,并监测INR至1.5以下。然后加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常规PCI。术中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以指导肝素用量。术后服用方案细则参见相关章节。
五、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养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