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苏萨克综合征
主诉:“头痛、视力下降4月余伴耳聋20天
病史:患者入院前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右颞部及前额部为主,胀痛,伴呕吐胃内容物,稍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肢体活动不利及言语不利,无腹胀腹痛,无心慌汗出,无意识丧失及二便失禁,曾多次至廊坊各医院诊治,头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并逐渐出现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于三月前来我院诊治,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1.头痛待查偏头痛?紧张性头痛?2.心律失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予以提高免疫力,保护胃粘膜、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稍好转出院。
出院后于北京各医院诊治,头痛仍无明显缓解,于2013年7月7日至“北京永安中医院”行“微创治疗”后头痛明显缓解,未诉有头痛发作,于20天前因情绪激动出现视力及听力急剧下降,无光感及音感,未予以诊治,20天来症状无明显缓解,今日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现患者无头痛,双眼全盲,无光感,双耳耳聋,无音感,左下肢活动欠灵活,时有情绪不安,自发病以来形体逐渐消瘦,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咯痰,无心慌汗出,纳食少,二便调,夜间睡眠可。
既往发现心律失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病史3月,平素偶有心慌,无活动后呼吸困难;发现陈旧性肺结核病史2月。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病史20天,每日发作2-3次,每次抽搐十余分钟,于半月前自购“丙戊酸钠片”0.2g,tid口服控制,服药后发作频率减少。否认肝炎史、疟疾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病、精神疾病史,否认青光眼、白内障病史,否认咳喘病史,曾于20余天前不慎摔伤后导致左股骨颈骨裂,未予以特殊治疗,现稍有左下肢活动不利,无明显疼痛,可行走。否认手术、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特殊地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不良嗜好,无吸烟、饮酒史。
婚育史:已婚已育,子女均体健。
月经史: 3-5天/28-30天 ,末次月经2013年7月13日,月经周期规则,月经量中等,颜色正常,无血块。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欠佳,形体偏瘦,正常面容,表情自如,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口唇微绀。咽部无红肿,扁桃体不大,颈两侧对称,气管居中,甲状腺正常。胸廓对称。呼吸运动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界不大,心率126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脏、脾脏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区、肾区有无击痛不详,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4次/分。双下肢不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肛门生殖器未查。脊柱正常生理弯曲。专科情况:神志清楚,时间、空间定向力、计算力查体不合作,语言流利,有无失语不详;双眼视力下降,无光感,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不灵敏,瞳孔:左:右=4:4mm,眼球位置居中,运动自如,面部感觉正常查体不合作。双耳听力下降,无音感。左下肢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双侧膝、跟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余查体不合作。
头颅核磁:双侧侧脑室旁多发脱髓鞘病灶,结合临床,考虑多发性硬化可能性大,建议必要时增强检查
血沉:35mm/h乳酸脱氢酶:400U/L;肌酸激酶:61U/L;肌酸激酶同工酶:17U/L;α-羟丁酸脱氢酶:372U/L;超敏C-反应蛋白:10.9mg/L钾:3.78mmol/L;钠:140.5mmol/L;氯:99.4mmol/L甘油三酯:1.23mmol/L;胆固醇: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3mmol/L白蛋白:44.2g/L;尿素:5.7mmol/L;肌酐:46μmol/L;尿酸:292μmol/L,白细胞:5.94×*10^9/L;红细胞:3.37×*10^12/L;血红蛋白:103g/L血小板:179×*10^9/L。凝血酶原时间HS:11.4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0.97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0.3S;凝血酶时间:16.9S;纤维蛋白原:3.52g/L,同型半胱氨酸未见异常。
诊断:1.多发性硬化?
2.苏萨克综合征?
3.心律失常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早搏
4.左股骨颈骨裂
5.癫痫
6.陈旧性肺结核
治疗:改善微循环,改善脑代谢,抗癫痫及对症治疗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0.4g ivgtt
丙戊酸钠片 0.2g p.o tid
5%葡萄糖250ml+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mg静滴qd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环磷酰胺
出院后:醋酸泼尼松片 40mg qd ×7
每周减量5mg,直至5mg维持1月
SUSAC综合征又称为视网膜耳蜗脑血管病变,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病,以大脑、视网膜小动脉和耳蜗微血管病变为主,临床表现典型的三联征:脑病、视网膜病、耳聋病。目前认为非常罕见,总计不超过100例,年龄在7-72岁之间, 20-40岁多发,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发病无种族偏向。易误诊为多发性硬化、红斑狼疮、脑炎、Meniere病或脑栓塞,甚至是精神分裂症。Susac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未明,具有明显的单相、波动性、自限性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常遗留认知、视觉和(或)听力障碍。
向本文作者提问

田立军主任医师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2|响应时长48分钟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擅长脑血管病等。
¥56起
问医生
#概述#眼科#常见症状#视网膜病变#环状视网膜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视力下降,夜盲,视野缩窄等症状为遗传性病变或者是单纯散发病变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视网膜细胞变性、凋亡进展简介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细胞出现进行性变性、凋亡、坏死的一类疾病,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夜盲、视野缩窄(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等。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良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最终可导致视力下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老年群体发生黄斑病变,导致中心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网膜周边退行性变(一般是深度近视眼轴拉长,导致周边变性,但周边视网膜其实是会用来看东西的,但容易造成的时视网膜脱落。)等。通常由遗传因素导致,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表现为显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以及性连锁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等,或者就是单纯散发疾病。视网膜变性目前还有有效能阻止病变进展以及恢复视网膜正常功能的疗法,针对这类疾病主要为对症治疗以及缓解视网膜细胞变性以及凋亡进展,目前有根治方法,只能延缓进展。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渐进性视力下降、夜盲、视野缩窄、色觉异常、持续性闪光感、失明。诊断依据:通过进行直接检眼镜、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超声眼底检查等结果并结合视力下降、视野缩窄、色觉异常、持续性闪光感甚至失明等症状即可确诊。视网膜变性有哪些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是指遗传性,渐进性,营养良性退行性光感受器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的损伤并导致视网膜变性萎缩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刚开始表现为夜盲,致进行性视野缩小,最终失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为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血液供应改变,导致是神经退行性萎缩;视网膜周边退行性变性:该病与眼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正常视网膜退行性变,血管损伤,机械性损伤所致的病理改变,分为视网膜非压迫白,蜗牛迹样变性,格子样变性,其为视网膜裂孔的前期病变,以格子样变性最容易导致视网膜裂孔和脱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视网膜色素变性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1/3000~1/5000,保守估计全球有150万视网膜色素变性变性患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占比1.05:1[1]。到2020年,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将达到300万[2],占50岁以上人群眼科疾病的3.5%[3]。是否可以治愈?视网膜变性类疾病可治愈,只能通过对症治疗如热敷、眼内注射药物,激光光凝等延缓视网膜细胞变性、凋亡的进展速度。是否遗传?是,该疾病通常由遗传导致,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性连锁隐性遗传等,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见。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