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空气飞沫传播,患者打喷嚏、咳嗽时喷出的飞沫,近距离接触的人如果吸入到呼吸道中,就会感染病毒。
二、接触传播,如果患者打喷嚏、咳嗽喷出的飞沫落到物体表面,健康人接触到,然后用污染的手去接触自己的口、鼻和眼睛,通过粘膜感染可以造成病毒传染。
三、气溶胶传播,在病毒浓度较高的区域,比如隔离病房、污染区域、病毒检测的实验室,这些区域病毒浓度较高,空气中病毒的飞沫会混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如果健康人吸入体内,就会造成病毒感染。
但是,还有粪口途径传播,几率比较小,但是如果患者的粪便、尿液健康人接触到,也可能里面有病毒,会造成病毒传播。
向本文作者提问

郭莹副主任医师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2603|响应时长2分钟
擅长:常见呼吸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是COPD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擅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慢阻肺、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及肺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诊治,有较强的救治疑难危重病例
¥30起
问医生
#概述#预防#冠状病毒感染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等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可治愈疾病,对症治疗为主,特异性药物简介冠状病毒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病原体。病毒流行期间,冠状病毒是成人社区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类病原体,还可能与儿童和成人的重度呼吸道感染有关。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此外,某些冠状病毒可能导致婴儿和儿童腹泻[1]。冠状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基本方法。对于冠状病毒感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基础疾病的非老年患者大多能良好的康复。症状表现[1]: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迄今为止,人类发现了7种能对人致病的冠状病毒,其中4种通常只导致轻微的感染症状,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即“非典病毒”)、SARS-CoV-2(即“新型冠状病毒”)则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对于出现症状的感染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等。诊断依据[1,2]:病原学检查:通过采集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若呈阳性或测序存在冠状病毒序列,则确诊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类型[1,2]:根据病原体同,可分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人冠状病毒OC43、229E、NL63、HKU1感染(这4种冠状病毒统称社区获得性冠状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2]?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和社区获得性冠状病毒,传染源主要是该冠状病毒感染者;对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的骆驼是重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怎么预防[1,2]?预防: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基本方法。对于存在疫苗的冠状病毒(如新冠病毒),接种疫苗是人群预防其感染的有效方式。是否常见[1,3]?较常见。相关文献指出,在冬季流行期间,约1/3成人社区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是冠状病毒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即“非典病毒”)感染在全球近年有出现病例,最近的发生于2004年,由中国疾控实验室事故导致人员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自确诊首例人类感染以来,中国仅有1例输入性病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目前在我国得到了良好控制,但全球疫情依然严峻。是否可以治愈[2]?可以治愈。主要通过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症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由免疫系统清除病毒。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